楼兰古城出现在汉朝还是唐朝

楼兰古城出现在汉朝还是唐朝

记载在千年史书《史记》和《汉书》中的楼兰古城,曾经繁荣如今消失于茫茫沙漠之中。这位被历史掩藏的古城之美貌和风采最初是由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发现并揭露出来的,自那时起,对楼兰的研究和探索就开始了。

早期的考古发掘活动大多由海外探险家主导,然而自1927年起,的科学家开始更多参与到这个研究领域中来。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在中方队员黄文弼的带领下,在土垠遗址发掘出了汉代木简,标志着人在寻找楼兰印记的过程中取得了重要的突破。随后的岁月里,一代又一代的考古学者付出了努力,最终在侯灿的带领下取得极为丰富的文物和文献材料。他们的工作成果最终集结成《楼兰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带领我们重新走进这座神秘的古城。

通过阅读这份报告,我们仿佛跟随着考古队的脚步走进了楼兰古城。街道两旁有枯萎的胡杨林,房屋的周围散落着桃核和掺杂着植物碎片的墙皮。谷仓里堆积着丰收的粮食,不规则的城墙、蜿蜒的古水道以及房屋内的陶罐、木简、竹简、官署佛塔等,都为我们还原了楼兰人的生活场景。他们临水而居,种植果树,耕作商贸,建九层佛塔,绘制斑斓壁画,同时接受了王朝的管理模式。通过412枚木简和164份纸文书,我们得以了解驻守楼兰的士卒们的日常生活信息。报告中还提到了许多关于问候和书信的内容。

通过器物测量、碳-14测定等科学方法以及文书年号等历史记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古老城市变迁的轨迹。自石器时代起,楼兰便依傍孔雀河的下游人类,逐渐形成了两汉时期的丝路孔道,并在魏晋时期成为西域长史的驻地。尽管斯文·赫定等外国探险家已有关于楼兰的发掘记录,但侯灿主导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填补了许多空白,使学者在楼兰研究上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这次考察结合了空中和地面探查的方式进入楼兰地区。除了新疆考古所之外,新疆气象局和新疆地理研究所的参与使得、清理、图片制作以及修复清洗工作更为专业。通过此次勘探,《报告》详细展现了历次发掘的过程和细节。它不仅是一部考古现场实录,更是一部详细的楼兰考古史。报告中不仅对楼兰的地理位置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校准,更利用细致的观察视角展示了楼兰古城附近的河流、平原、胡杨林以及遗址中的植物景观。借助气象学的资料,队找到了风蚀后的城墙位置并纠正了斯坦因对城墙形状的误解。《报告》还关注到了城市供水问题这一前期发掘者未曾注意到的问题。《报告》的出版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终在侯灿去世后由新疆师范大学黄文弼中心接手整理出版。这份报告为我们展现了学者视角下的“楼兰”,带领我们走进这座神秘古城的真实面貌。


楼兰古城出现在汉朝还是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