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金所引领金融行业全面“去O”革新
想象一下,为正在全马力奔跑的汽车更换发动机,其难度可想而知。陆金所却完成了这样一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全站“去O”(去Oracle数据库)项目。
陆金所的这一项目,在不停服务、不做任何服务降级的情况下,已经实现了全站数据库“去O”的95%。而且,通过陆金所自主研发的智能化工具,全程实现了零故障、、客户无感知。
预计在今年6月,陆金所将完成全站100%的“去O”,这意味着它将跻身成为金融科技行业完全依靠自主技术实现平台全面“去O”的少数领先公司之一。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去O”呢?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自主可控。数据是现代企业经营的核心,数据的技术安全与可靠性是企业的命脉。数据库则是、存储和管理数据的工具。
“去O”就是将企业数据库从Oracle更换为开源的MySQL数据库。这一行动已成为金融行业的共识。一方面,众多企业数据库技术受制于国外供应商,数据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Oracle数据库授权费用高昂、硬件要求高、架构扩展性不足,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业内人士透露,大型金融机构每年需在Oracle软件授权费上投入数,而中小银行机构每年的投入也在千万元级别。
对于陆金所来说,最好的技术就是让客户全程无感知、无故障。在用户无感知的情况下,进行数据库核心系统的切换,就像是在高速公路上为正在行驶的汽车更换发动机,难度极大。陆金所科技团队通过多次尝试,创造性地提出了标准化生命周期推进方案。他们成功地把庞大的金融系统拆分成数百个小模块,并通过陆金所自主研发的智能化“去O”工具,实现了系统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自动化推进。
这一成功的背后,离不开三大核心技术:数据动态捕获、数据动态校验以及数据库一键切换。陆金所自主研发的数据同步工具可以实时同步Oracle的数据到MySQL,并进行反复校验。在平台流量一键切换到MySQL的情况下,数据也能反向同步到Oracle,确保两个数据库的数据实时同步。
这个项目自启动以来已经持续两年,目前正在进行最后的冲刺阶段。虽然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但陆金所始终保持着零故障、的服务记录。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国内把全部金融交易系统都跑在开源数据库的金融公司并不多,陆金所将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掌握核心技术已成为行业共识,保障数据安全也是金融行业重大命题。陆金所的“去O”项目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技术实力和服务质量,也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示。未来,陆金所还将尝试将自主研发的智能工具打造成标准化的“去O”产品,为传统金融企业赋能,加速金融行业的“去O”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