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钞报与“双减”:重新审视其背后的教育意义
近日,关于手抄报的话题在家长和学生间引发了热议。谁手中有“手抄报大全镂空模板”?在“双减”实施后,手抄报作业似乎成为了教育内卷的新焦点。在引发家长不满的也引出了关于手抄报教育的真正意义的探讨。
手钞报的困扰:是锻炼能力的有效手段还是多余的作业?
开学前夕,长春市某小学二年级学生贺子航(化名)就接到了制作多张手抄报的作业。家长反映,大部分手抄报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甚至有些手抄报成为了家长独立完成的作品。那么,手抄报究竟是锻炼孩子研究习能力的有效手段,还是变相增加家长和学生负担的额外作业?
手钞报的多样化价值:既有创意也有教育意义
据长春吉大附中力旺实验小学德育教师薛婷婷介绍,学校常布置手抄报作业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也有家长表示认同手抄报的这种教学方式,认为其在提升孩子多方面能力的同时也能拓宽视野。“双减”后的首个寒假中,由于手抄报的多样化、内容丰富等特点,使其成为教师布置作业的热门选择,这也让部分家长感到压力山大。对此,一些家长抱怨手抄报作业过多,甚至有些内容重复。更有家长担忧若不能及时辅导孩子完成,可能会导致手抄报的质量达不到教师要求而影响孩子在校评价。其实在校老师能够采用贴合学生生活的主题设计手抄报的作业任务也是一次提高学生兴趣与锻炼能力的机会。而手抄报的完成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学习与实践的过程,通过设计构思、搜料、排版、绘画等步骤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这个角度看,手钞报确实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好方式。但为何会在现实中遭遇家长的诸多吐槽呢?这可能与其实际执行过程中的形式化和单一化有关。不少商家推出手模板电子模板以迎合市场需求。然而这些模板往往过于单一化,缺乏创意性和启发性。这不仅降低了手抄报的完成质量也削弱了其原本的教育意义。同时有些教师对手抄报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过分注重作品效果而忽视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和创新性这也使得手抄报失去了其应有的教育价值。对此教育界人士呼吁重新审视手抄报的真正意义并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的作品和表现充分体现出实践性研究性作业的乐趣和价值所在同时家长们也需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实践性作业的意义放手让孩子去解决问题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此外学校也应该协调好各学科作业的时间总量避免过度布置此类作业增加学生的负担并鼓励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手作业以此培养其兴趣和能力才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作者系、李双溪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