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服十二章纹样包括什么

天子服十二章纹样包括什么

自古以来便有“衣冠古国”的美誉。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周王朝,便已形成了系统的官服制度。服饰的选择必须与个人身份相匹配。当时的天子和诸侯穿着华美的衮衣,卿大夫则以高等裘皮为服,士阶层以下则通常以布衣、低等裘皮和短衣紧身袴为主。历代王朝的服饰使服饰礼仪制度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官服,亦称为章服,是社会中各级按照规定明辨等级的服饰。官服制度的起源可追溯到《易经》,其中提到:“皇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意味着服饰等级的重要性。从天子到,衣食住行都有明确的等级划分,这不仅体现了的智慧,也凸显了人们对天地尊卑的敬畏。

清代官服制度在保持其少数文化传统的借鉴了官服制度。清代的官服特色鲜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顶戴与花翎

清代男子所戴的帽子有礼帽和便帽之分。礼帽,又称“大帽子”,其中的凉帽在夏天佩戴,呈喇叭状;暖帽则用于冬季,有大檐儿,多用皮或呢制作,颜色为黑色。佩戴此帽时,必须有顶戴和花翎,这是区分品级的重要标识。品级越高,顶子越精致;品级越低,顶子越简单粗糙。

顶戴的层数和装饰物都能反映的品级。皇帝的顶子有三层金龙,皇子和郡王的有两层金龙,而百官则只有镂花金座。花翎是插戴在官服或吉服上的羽毛,与顶子相连,代表男子的功名。清初,花翎是一种赏赐,象征荣誉。按照爵位的高低,佩戴的花翎也有所不同。

二、补服

补服是礼服的一种,是清代官服中最重要的一种,穿戴场合众多。补服上的绣纹图案主要用来区分等级。据《清史稿》记载,皇帝的衮服和皇子的龙褂都绣有五爪金龙四团。百官中,文官和武将所绣的图案也有所不同。文官多绣鸟禽,如仙鹤、锦鸡、孔雀等,而武将则多绣猛兽,如麒麟、狻猊、豹子、老虎等。这些祥瑞图案不仅体现了的等级,也代表了皇权的权威。

三、朝珠与朝带

朝珠是佩戴在朝服上的珠子串儿,皇帝、后妃都要佩戴,是区分等级的重要标志之一。四品以上的大臣才可以佩戴朝珠,这也是身份的象征。朝珠一般有四块金属板装饰,衔接丝带,形成腰带。不同级别的佩戴的装饰物也有所不同。清代的朝带制度在《会典》中有详细记载。

清代的官服制度在继承明朝官服制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融入了满族的特色,同时也加入了佛教的元素。清代的官服等级制度森严,体现了融合的精神。从顶戴花翎、补服、朝珠朝带等方面,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等级区分的细致划分,这是一套非常成功的官服制度。

参考文献:

《易经》

《清史稿》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论文《略谈清代官服的特点》。


天子服十二章纹样包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