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页”的原始定义是电话号码本。
在早期的固定电话时代,一本厚厚的电话号码本送到每个家庭,供人们查询全城电话号码。如今,这本厚重的册子已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转向网络版本,但查号的需求依然存在。
三年前,MIUI 初创阶段开始着手开发“黄页”功能时,我们内部的代号实际上是“超级电话本”,对外发布的APP也接地气地命名为“服务号码”,主要用于查询电话号码。用户在拨号界面可以使用T9搜索联系人,也可以查找如“麦当劳”这样的公共号码,这些并非用户个人存储的联系人,而是MIUI预置在手机里的。当时我们仅收集了大约200个号码,目标就是方便用户查询。
我们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功能可以做得更好。我们开始思考如何从打电话的最基本场景出发。
一切的起点在于号码标记和识别。
每天,人们会接到许多电话,有的来自已存的联系人,有的则是陌生号码。在接陌生电话时,我们往往不知道对方身份和来电目的。如果能给电话安装一个“猫眼”,帮助用户在来电时判断对方身份,将大大增强用户体验。
我们采取了一种方法,让用户自行标记号码。例如,我接到一个陌生号码来电,接听后得知是推销理财的,我可以标记这个号码为推销号码。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进行标记,这些号码就会具备公共属性。当其他人接到这个号码来电时,系统会提示这个号码可能是一个推销电话。
当时,搜狗号码通正在进行这项工作,且市场反响良好。我们从2012年秋开始与他们接触,最终在2013年3月底正式推出了号码标记功能。后来又引入了一些其他数据源,如触宝、电话帮等。
在推广这个功能时,我们发现许多被标记的号码可以直接被识别。比如400开头的号码,我们可以明确知道它属于某个银行或保险公司。这时,我们不需要知道有多少人标记它为“保险”,系统可以直接告诉你这是某某保险公司。
在2013年4月底,MIUI开始整理可被直接识别的号码。我们从各大服务商那里获取优质公共号码,如从大众点评获取餐厅数据,从艺龙获取酒店信息等。现在我们有超过20个数据源。加上已标记的号码,目前统计结果显示约有50%的通话可以被识别。
黄页作为一个便捷的工具,使人们能够轻松地寻找所需的服务。
在识别号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人们主动拨打公共号码的频率远高于接听它们。这说明了人们确实有强烈的拨打某些电话的需求。比如在家遇到停电时,第一时间想要找的便是供电服务热线。许多用户在论坛上反馈说,希望能有一个地方查询到这些号码。于是我们提供了“黄页”这一功能,将常用号码整合在一起供用户查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