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春季的深入,天气仍然时冷时暖,近日广东地区又遭遇了强冷空气的侵袭,气温骤降8~10℃,并伴随着降雨,使得接下来的天气更加湿冷。
寒与湿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初春的寒冷与冬季的寒冷有所不同,冬季寒冷多伴随着干燥,而初春时节,随着雨水的增多,寒冷更多地与湿邪相伴,形成了阴冷、湿冷的天气。
寒邪与湿邪侵入,会损耗人的元气,容易引发多种疾病。具体来讲,“寒”与“湿”是如何影响我们身体健康的呢?
寒邪易损阳气。俗话说,“寒主收引”,寒冷的天气容易导致阳气受损,脏腑功能减弱,抵抗力下降。特别是广东地区,前段时间天气温暖,人们可能忽视了保暖,遇到强冷空气,寒邪更容易乘虚而入。
湿邪困脾胃。脾喜燥恶湿,遇到雨天或湿气重的天气,湿邪会侵入,困住脾胃,导致脾胃功能受损。脾主运化,负责将食物化为精微物质并吸收、转输到全身,湿邪困脾后,人们就会出现气血不足、脸色不好、体型瘦弱等问题。
初春排寒湿,温阳是关键
中医认为,湿邪具有“濡润”、“黏滞”的特点,在湿冷的天气里,寒邪很容易被湿邪“缠住”,停滞在体内,难以驱散。想要祛除或抵御初春时的“寒”与“湿”,就要做好“温阳”的工作。
温脾阳是重点。中医有“阳化气,阴成形”的说法,意思是阳气能够化湿。如果阳气充足,水湿就容易被代谢出去;相反,如果阳气不足,水湿就会停滞不前。要补足中焦脾胃的阳气,让身体里的“小太阳”燃烧起来。
日常可以通过饮食来温补脾胃。少吃生冷、寒凉的食物,如冷饮、牛奶等。多吃温热的食物,如韭菜、芫荽、生姜等。生姜性温味辛,能散寒解表,日常可以在炒菜、煮菜时加点生姜,平衡食物的寒凉之性。
在这里特别推荐两款生姜食疗方:生姜芫荽鲫鱼汤和生姜砂仁茶。这些食谱既简单易做又美味健康。比如生姜芫荽鲫鱼汤:将鲫鱼煎至两面金黄后加水炖煮,再加入芫荽和生姜煮20分钟即可。生姜砂仁茶则只需将生姜、砂仁、陈皮等材料煮水饮用即可。这些食谱不仅美味可口还能帮助驱寒祛湿。此外还可以尝试自制葱豉汤来缓解风寒感冒的症状。葱豉汤是晋代名方对于风寒感冒的预防和治疗非常有效。制作时只需将葱白和淡豆豉加水煎煮即可趁热饮用发发汗缓解身体不适。淡豆豉的选择非常关键要挑选经过二次发酵的淡豆豉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效果。挑选淡豆豉时可以记住三个要点:一看颜色二闻味道三尝口感。通过这三个步骤就能挑选到优质的淡豆豉制作出口感好、功效强的葱豉汤了非常实用又有效记得在平时生活中好好应用哦!随着天气变化做好保健工作确保身体健康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