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手机已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主要,但要实现上网和打电话的功能,必须插入来自三大运营商之一的SIM卡(或USIM卡)。这张SIM卡上包含了四个关键信息:电话号码、服务密码、PIN码和PUK码。
关于手机号码,这是购买SIM卡时通常会自行选择的一项,因此大家对其较为熟悉。如今,各大运营商普遍提供来电显示服务,只需打一个电话,即可知道自己的号码。
接下来是SIM卡的PIN码和PUK码。PIN码是SIM卡的密码,而PUK码则是用于解锁PIN码的。SIM卡默认是没有密码的,当设置了PIN码后,每次开机、重启或更换手机时都需要输入该PIN码。过去有PIN1和PIN2的区别,但现在一般不再做这种区分。如果提到的话,选择PIN1即可。
购买新SIM卡时,PUK码一般会附在卡片上,也可通过移动运营商查询,网上营业厅通常也能查到。使用PIN功能时,建议先查清自己的PUK码,以防不必要的麻烦。设置PIN码的一个好处是防止他人使用手机卡,特别是当手机丢失时。
如今,手机号绑定了各种信息,如银行预留手机号、社交账号及其他网络账号。一些安全机制不到位的平台,只需手机验证码就能登录或重置密码,这可能导致个人隐私。如果手机中包含身份证照片或重要文件,风险会更大。若手机不慎丢失,应第一时间挂失电话卡并补卡。每一张SIM卡都有一个唯一的ID。
现在手机都设有屏幕密码,支付软件也有密码保护财产安全。高级别的账号除了绑定手机号,还可能绑定手机,对异地登录进行限制,并对某些高风险操作进行高强度身份验证。换手机或异地登录时,除需手机验证码外,还可能需验证身份信息、刷脸或指纹等。
但即便有这些措施,隐私的风险仍然存在。有些人还会开通小额免密支付。利用虚拟物品消费等方式,有可能难以追回损失。更甚者能直接绕过手码,复制手机中的文件数据。
关于无卡上网,它是基于虚拟SIM卡技术实现的。一些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和物联网设备已应用该技术。华为的天际通和小米的全球上网功能均基于此技术。使用时需占用一张卡槽的位置,因此无法实现一机三卡的功能。苹果曾在北美地区与运营商合作推出过搭载此技术的苹果手机。
国内不插卡就能上网(不能打电话)的貌似只有小米的一元流量(米SIM卡)上网功能。因为小米持有虚拟运营商牌照,与电信和联通有合作。魅族也曾推出过类似功能,但当前情况未知。华为该功能主要在国外使用。这种技术的好处是无需缴纳月租费。其实现原理并不复杂,主要是靠软件将SIM卡的功能内置到手机中,但需要运营商授权。拨打紧急电话时无需插卡和授权。目前有少数第三方应用支持此功能,但适配的手机型号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