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陂这地名念fù bēi,别读错了哟!

汝南郡,始于高帝置,王莽称之为汝汾。其辖域广泛,属于豫州。

户口统计显示,该郡有四十六万一千五百八十七户,计二百五十九万六千一百四十八人。

县有三十七个:

平舆,阳安,阳城(莽曰新安),㬏强,富波,女阳,鮦阳,吴房,安成(莽曰至成),南顿(故顿子国,姬姓),朗陵,细阳(莽曰乐庆),宜春(莽曰宣孱),(故胡国,都尉治,莽曰汝坟),新蔡(蔡平侯自此迁),新息(莽曰新德),灈阳,期思,慎(莽曰慎治),慎阳,召陵,弋阳(侯国),西平(有铁官,莽曰新亭),上蔡(故蔡国),寖(莽曰闰治),西华(莽曰华望),长平(莽曰长正),宜禄(莽曰赏都亭),项(故国),新郪(莽曰新延),归德(侯国,宣帝置,莽曰归惠),新阳(莽曰新明),安阳(侯国,莽曰均夏),博阳(侯国,莽曰乐家),成阳(侯国,莽曰新利)。

定陵地势高陵,汝水发源于此。汝水正流已西移至今南汝河河道,昔日汝水之北被称为“汝坟”。在《水经注·颍水》中,称其为“死汝水”,又作汝水枝津、别汝、枝汝。其实它原本为汝水正流,流向大致与今汾河相近。到了汉代,汝水之北移导致原河道逐渐枯竭,因而得名“死汝”。

汝南郡初置于西汉高祖四年(前203年)。其地域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颍河与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的地区。在秦代,这一区域属于陈郡。汉初仍属陈郡(先后属楚国、淮阳国)。至文帝十二年(前168年)后分置为淮南郡。

汝南郡地域在先秦、秦汉时亦称“汝坟之国”。《地理志》中提到:“莽曰汝汾。分为赏都尉。”这里的“汝汾”可能是“汝坟”的讹称,“赏都尉”可能是赏都郡之讹。也就是说王莽时期曾将汝南郡改名为汝坟郡,又分出一部分设为赏都郡。而“汝坟”指的是上古汝水的堤岸。

西汉时,汝南郡的治所位于上蔡县。随着历史的发展,其辖境逐渐扩大。到了东汉,治所移至平舆县。此后,治所多次迁移,辖境逐渐减小。南北朝时期,东晋和南朝宋曾在湖北武昌、安陆附近设置过汝南郡。到了隋唐时期,汉汝南郡的地域被设为溱州、蔡州。元代改为汝宁府,一直沿用至民国初。

汝南郡在豫州刺史部的四郡国中的位置也相对重要。其下辖的37个县各有特色和历史背景。例如平舆县曾为挚国、沈子国的领地;吴房县因吴王阖闾弟夫概于此地受封而得名;上蔡县是古蔡国的所在地等。这些县各有独特的地理、文化和历史背景。

汝南郡地处淮河上游的丘陵平原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发达的农耕经济。其地理位置重要,是连接华北和华中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这里也是众多姓氏的发祥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