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心如镜,一旦破碎无法复原。妾心如藕,丝断而情犹在。谁知那驾车的人今日为何改变方向?一女只应侍一夫,岂能再移情于他人?君曾听闻鹤的哀鸣,如琴弦断,声声凄切。
藕虽已断,但丝仍缠绵。情缘已尽,但情感难以割舍。唐朝诗人孟郊的《去妇》诗篇,赋予了“藕断丝连”这个成语更深的情感内涵。在的传统社会中,各种关系错综复杂,层层叠叠。在这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下,婚姻是建立在一个基本的前提之上的。这个前提便是家族延续,而家族的延续又是建立在婚姻的基础之上的。在美好的表象之下,如“莲叶无穷碧,荷花别样红”,其根本在于那深藏不露的“藕”。
男女间的情爱故事,从古至今都在上演,却是世上最复杂的事物。相较之下,婚姻则更为简单明了。通过媒人的撮合,如同月老牵起的红线,一旦联姻,便走过六礼,婚礼举办便告一段落。至于夫妻之间的情感联系,是否情深意切,是否相爱厮守,这些深层的情感问题,往往被人们忽视。时间如流水,可以冲刷一切,对于夫妻来说,无论是否相敬如宾,日子终究会继续。而那深藏在水下的“藕”,只有夫妻二人才能深切体会其中的甘苦。
古人的造字极富想象力,形象生动。“藕”字虽为“蕅”,但实为泥水中的草本之物扶渠根。《说文解字》中解释,花与叶自同一茎生出,似乎有双生并蒂的意味。这种解释虽有些牵强,但若细究“禺”字,意为母猴,头似鬼。再观“偶”字,寓于木之人也。既然桐木可以像人,那么藕亦可以像人。这“蕅”字,便是泥水中的人偶,象征着夫妻之间的紧密联系。生活的苦乐,往往在一念之间,而那些如藕般紧密相连的夫妻,才是长久的伴侣。
荷之美,伴随着神州大地上一代又一代的人。《诗经》中曾言:“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且不论地球出现恐龙之前荷花是否已经生长在,至少在中原一带很早就有种植。1973年,河南郑州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炭化莲子,证明了这一点。郑州圃田有列子观,传说有一次采藕时挖出了两根紧密相连的藕。列子曾阻止人们分开它们,称此为相恋莲藕。他进一步解释,如果夫妻不和,食用此藕可解心结;若一方遭遇不测,便会产生藕断丝连的情感。列子是战国道家代表人物,他崇尚虚无,而藕中空恰合其理念。这藕不仅象征着虚无,更蕴含了道家的自然之道和无穷的生命力。难怪神话中太乙真人会用鸿蒙轮回莲藕使哪吒重生,这象征着出淤泥而不染的至纯至洁的新生。
藕断丝连,牵动着世间的情仇爱恨。然而哀切的七弦琴音不宜多听多哀。只要我们知道在泥水之中不仅有藕的存在,还有生活的真谛就足够了。生活如莲藕般缠绵复杂,蕴无尽的情感和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