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正值波兰伟大作曲家、钢琴家肖邦的210周年诞辰纪念。
在短暂的生命旅程中,肖邦为后世留下了无数浪漫且经典的音乐作品。在这些优美如流水般的旋律背后,隐藏着他对祖国波兰深深的热爱与思念。音乐大师舒曼曾评价肖邦是一位诗人,他的音乐就像“隐藏在花丛中的大炮”,深情而有力。
浪漫之中蕴反抗与
1833年,年仅23岁的肖邦已成为欧洲乐坛上的一颗耀眼明星。他创作的夜曲、玛祖卡舞曲和波兰舞曲都散发着波兰大地的芬芳,旋律如诗如画。常年受到肺病困扰的肖邦面色苍白、身体消瘦,当忧郁的旋律从他的指尖流淌出来,吸引了大量的贵妇粉丝为他倾倒。尽管他们并不知道,“钢琴诗人”的忧郁从何而来。
肖邦的音乐是浪漫的,动听的,但要真正听懂肖邦并不简单。他的乐思中深藏着悲愤与反抗,只有真正理解这份反抗,才能真正理解肖邦。
1830年,波兰处在沙皇俄国与普鲁士帝国的双重之下。在一次皇家音乐会上,肖邦因不愿为俄国沙皇派驻波兰的总督演奏而惹怒了俄国人。父亲赶紧将他送往国外,以躲避不测。那年夏天,波兰爆发了反抗俄国的。当时,肖邦和好友伊沃切霍夫斯基在维也纳演出。闻讯后,伊沃切霍夫斯基立即回国参战。当肖邦试图追赶好友时,邮车已经开走。他在日记中写到:这里的所有宴会、音乐会、舞会只会让我感到忧伤和沉闷。
不久,华沙的局势再度紧张,俄国卫队到处抓人。肖邦权衡再三,决定赴维也纳深造。出发那天,老师与同学们为他送行,他们唱起了充满波兰特色的歌曲,并赠送了一个闪闪发光的银杯给肖邦,里面装着一抔波兰的泥土。
身处异国的肖邦,眼看着家乡的苦难却无能为力,只能在钢琴上倾诉内心的悲愤。他写下了著名的《练习曲》,又称《华沙的陷落》,仿佛看到了波兰奋起抗争侵略者的场景。肖邦用音乐告诉世人,钢琴练习曲也可以成为经典。得知失败的消息后,他又创作了《葬礼进行曲》,以纪念为国捐躯的烈士。
肖邦离世时年仅39岁。他留下的是他对故乡最真挚的思念与热情。在他创作的众多曲目中,《夜曲》是最能体现其浪漫诗人风格的作品之一。《夜曲》如同一部关于爱的独白和心灵深处的秘密探索之旅。钢琴家陈萨曾形容研究《夜曲》如同考古一样,挖掘音符背后的故事和情感表达。陈宏宽作为多年的钢琴家表示,在优美旋律背后隐藏着的是对祖国的思念和对健康状况的担忧,而肖邦音乐中的和声丰富性和对位复调程度非常高超令人叹为观止。玛祖卡舞曲则是肖邦心灵深处的作品如同日记般记录了他的情感与故事。傅聪认为每一首玛祖卡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蕴深刻的意境和情感表达。他对早期和晚期肖邦音乐风格的解读展现了其音乐中的矛盾性和深度内涵一半是水一半是火体现了肖邦音乐潜藏的激情与矛盾之美。(陈俊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