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而知新,就像老朋友见面,每次都有新话题聊,越了解越觉得有意思!

温故而知新,就像老朋友见面,每次都有新话题聊,越了解越觉得有意思!

文章标题:“温故知新:一种深度学习的艺术”

人们常说,“温故而知新”,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源自于孔子的智慧。《论语》中的这句话“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告诉我们通过复习旧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和领悟,这样的深度理解甚至可以让我们成为他人的老师。对此,朱熹有深入的解读,但我们今天不探讨其深层的解释和理论。而是将这个话题聚焦于一种新的视角上。这里有一个特别的“妄想”,即把“温故而知新”看作一种学习方法。我们可以将其应用到知识的温习上,那么读书自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如果我们能把它应用到对书籍的阅读上,那么是否也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鼓励我们不断复习已读过的书籍,深化记忆,获取新的理解和知识的方法呢?答案显然是肯定的。这不仅能让我们对已学过的知识有更深的了解,更能帮助我们利用旧的知识和经验,获取对当前生活的全新认知。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和体验。

有些书籍,初读时可能觉得晦涩难懂,但反复阅读后,每一次都会发现新的理解和领悟。比如前些年我阅读《易经》,第一遍阅读时大部分内容让我一头雾水。然而当我第二次、第三次阅读时,通过对比不同的注释,前后参照,每一次都收获新的认知和理解。这是不是也属于一种温故知新呢?我正在思考这个现象。回忆起自己在福建武夷山的永乐禅寺读到的一副对联:“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初次阅读时我并未理解其深意,但当我再次阅读《六祖坛经》时,一个著名的争论让我灵光一闪,似乎理解了对联背后的禅宗哲学——在禅宗的观念里,无论世界如何变化,只要我们心境空灵、不为外物所染,外物的有无、动静便与我们无关。这应该是我在温故知新的过程中得到的新的领悟。这就是读书的魅力所在。

再来看我们当前的道德问题。我们的文明史源远流长,被誉为礼仪之邦、道德之地。然而如今社会上道德进步的声音和道德滑坡的声音并存。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开始提倡发扬优良传统,弘扬传统美德。那么什么是优良传统的基本精神或者说核心呢?在多次翻阅《易经》后我找到了答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认为这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其他各种良好品格的根源。“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正是我们面对困难不屈不挠、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友爱和睦的精神核心。这就是我通过温故知新得到的新的认知和理解。在新旧更替的过程中,人的认知和知识在不断积累升华。当我们从旧的体验中获得新的知识时,这就是温故知新的真正含义。我们不应忽视每一次的复习和反思,因为这可能是我们获取新知的重要途径。最后我想说,“温故而知新”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知识而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和理解的。(独家专稿)本文刊登于《小康》杂志XXXX年XX月上旬刊。


温故而知新,就像老朋友见面,每次都有新话题聊,越了解越觉得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