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袤丰美的苏尼特草原,自古以来便是苏尼特儿女讲述自己故事的地方。在这里,车马书信的边城,悠远苍茫的长调,曼妙翩跹的牧舞,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一位在教育事业上奉献了二十多年的教师,是这片土地上的璀璨明珠。
从小,她就在心中编织了一个梦想:成为一名教师。孩子们是草原最美的花朵,而教师则是辛勤的园丁。她愿意用她的青春和热血,为这片土地上的孩子们播种希望,描绘未来。
她孜孜不倦,上下求索,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教育事业的第一线。她勇于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改变陈旧的教育现状,为孩子们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
早在20年前,她就率先参加了“小学语文整体”实验,潜心钻研,精心实践,逐渐确立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她注重语文课前后知识的联系,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融,注重课堂内外的拓展。她积极开展新课程,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分层教学,为在课堂上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做出了许多勇敢的尝试。
她的教学模式在草原上独树一帜,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认可。她的课堂思维活跃,语言生动,孩子们都乐于参与。她不仅教授知识,更是向孩子们传递着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
为了真正实现教育的变革,她长期坚持不懈地钻研教材,改进教法。在漫长的冬夜里,她家的灯光常常通宵达旦。她的努力换来了斐然的成绩,获得了众多荣誉。
她深信,爱是最好的教育。她的爱是一种由衷的、发自内心的关爱,它包宽容和赞赏。她通过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传递着这份爱,激发着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挖掘着他们的潜力。
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注重形象教学,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她的自制卡片、简笔画、多媒体教学都成了助讲的工具。她从三年级开始,引导学生从模仿写作到创造写作,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细胞。
多年的班工作让她深刻领会了教育的真谛。她不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是孩子们心灵的引导者。她制定出详细的班规,要求学生对照执行,同时又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她信奉大教育家乌申斯基的一段话:“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她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学生,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且做得更好。
2013年,她被确诊为癌症,但在手术后只休息了五个月就回到了她所热爱的讲台。她说:“家乡的父老乡亲相信我,交给我工作我必将尽全力完成。”她将继续在教育的道路上鞠躬尽瘁,为苏尼特草原上的孩子们播种希望。
她在平凡中追求挚爱的教育事业,享受授业传道的快乐。她像一位守护者,手捧一颗赤诚之心,脚踏一方边疆沃土,用她的热血和信念,为苏尼特草原带来了一缕清新的气息。她的故事让几代人回味悠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