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访全国博物馆,揭开古代独木舟的神秘面纱
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探寻第一舟
进入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就像走进了一条独木舟的历史长河。据考古学家推测,距今约8000至7000年前,这里曾是一批跨湖桥人的家园。如今,他们留下的独木舟仍被完好地保存在水下。博物馆就建在了独木舟的上方,以保护这一珍贵文物。
这艘独木舟的发现,堪称考古界的一大奇迹。它并非孤立存在,周围分布有木桩和桩洞,暗示着它可能是当时的一个固定码头或船只修理场所。独木舟由整棵马尾松加工而成,长5.6米,最宽处达52厘米,平均厚度2至3厘米。令人惊叹的是,先民们甚至使用了生漆作为“胶水”来修补船体的破洞。还发现了一些木桨和编织物等遗物,进一步揭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面貌。
这里还展示了跨湖桥人的居住环境。干栏式建筑是他们对抗环境的智慧结晶,悬空的结构不仅能防潮通风,还能抵御虫害和季节性洪水。出土的木构件和独木梯等遗物,为我们揭示了跨湖桥人的生活面貌。
牙刷博物馆:古人的口腔护理智慧
接下来,我们来到位于江苏扬州杭集镇的牙刷博物馆。在这里,我们将探寻古人如何护理口腔、保护牙齿的奥秘。牙刷博物馆的处的敦煌壁画《揩牙图》展示了古人刷牙的方式之一——手揩牙。除此之外,还有布巾揩拭和杨枝、柳枝刷牙等方法。
古代植毛牙刷已经与现代牙刷相似。在唐朝时期,一些贵族已经开始使用植毛牙刷,其外观和造型与现代牙刷相似。古代牙刷的制作过程十分精细,包括劈片抛光、钻孔穿毛、烘干消毒等步骤。随着时间的推移,牙刷逐渐普及,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哈尔滨)森林博物馆: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第三站,我们来到了黑龙江哈尔滨的东北林业大学校园内的(哈尔滨)森林博物馆。这座以森林为主题的专题类博物馆面积达1.1万平方米,展示了各种森林动植物和生态环境。在这里,你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大森林的神奇魅力。
博物馆内设有化石展区、植物展区、土壤展区、蝴蝶谷以及昆虫展区等。其中,鲟化石和银杏树化石是化石展区的亮点;在植物展区,你可以数数红松树的年轮;土壤展区则展示了我国典型的土壤种类。蝴蝶谷内有数百种蝴蝶,是喜欢蝴蝶的人们的绝佳去处。昆虫展区中,最小的标本如蚊子需要放大镜观看。
动物展区则按照七大动物地理分布区进行布展,共有400余件标本,包括一级保护动物标本20余件。其中,最大的展品是猛犸象化石,它矗立在展厅,令人叹为观止。博物馆还设有秦岭南坡模拟场景,通过声光和多媒体的形式展现秦岭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自开馆以来,已累计接待参观者近50万人次。许多家长表示,孩子们非常喜欢这里,因为它不同于枯燥的知识讲解,而是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并学习相关知识。
(来源:新闻改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