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箜篌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敦煌莫高窟的盛唐壁画艺术——以唐代螺钿紫檀五弦琵琶为例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艺术,如同一部生动的历史画卷,展示着古人的智慧与文明。其中,关于唐代壁画的部分,更是充满音乐的节奏与和谐,尤其是172窟盛唐时期的壁画“不鼓自鸣”,展现出了古代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

从考古出土的丰富音乐文化遗存中,我们可以深入探讨音乐史、乐器史乃至礼乐文化的演变。音乐与乐器,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反映,也是物质文明的见证。从古至今,无论社会如何变迁,人们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始终如一。从原始的刀耕火种时代到农耕文明,乐器的发展演变见证了不同时代的物质状态与人们的精神追求。

在我国音乐文化史上,铜铃作为最早的乐器之一,早在距今约4000年前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被发掘出土。这些铜铃均为青铜铸造,体形各异,有的铃体上窄下宽,横断面为合瓦形。它们的出土状态被数层织物包裹,可见在当时的社会中,铜铃被视为珍贵的物品。这些铜铃的形制奠定了商周青铜乐器造型的基础。

商代时期,乐器种类逐渐增多。殷墟出土的乐器包括埙等气鸣类乐器、磬等体鸣类乐器以及陶鼓等膜鸣类乐器。埙是我国特有的吹奏乐器,音色悠远圆润。而在商代晚期,铜铙的出现无疑是最为划时代的乐器之一。铜铙作为王室重器,是宫廷中地位显赫的礼仪乐器。妇好墓出土的陶埙和石磬等乐器,应该是当时相对固定的组合。

进入周朝时期,“器以藏礼,礼以行义”。周乐已经相当完备,以五声八音为乐。西周早期的随州叶家山墓地出土的编钟等乐器,显示了当时音乐文化的发达程度。而到了战国早期的曾侯乙编钟,更是将音乐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在马王堆汉墓中也出土了大量乐器,包括瑟和竽等。

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西域的箜篌、五弦琵琶等乐器被带入中原。这些胡乐在隋唐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五弦琵琶作为西域乐中的代表性乐器,为中原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现唯一存世的五弦琵琶实物为日本奈良正仓院北仓收藏的螺钿紫檀五弦琵琶,这件宝物不仅是丝路东端终点的见证,更是隋唐音乐史的杰作。敦煌莫高窟盛唐172窟主室南壁观无量寿经变壁画上侧表现了天宫“不鼓自鸣”的场景,其中绘有五弦与四弦琵琶,反映了当时两种乐器在乐部中的不同角色。

宋代“三礼”的复兴时期,宋徽宗不仅将“礼乐”崇古推为文人新的精神追求,还亲自参与编钟制作,以崇宁三年应天府崇福院内所出六枚春秋宋公戌钟为蓝本,命大司乐刘昺仿制大晟编钟并复兴上古雅乐。自此,大晟编钟成为北宋宫廷乐府“大晟府”之重器。

从古至今,我国的乐器种类繁多,如贾湖8000年前的骨笛、5000年前的陶埙等。下次参观博物馆时,不妨多关注一下这些穿越时空的古代乐器,感受古人对音乐的美好追求与创造。


箜篌是什么乐器演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