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大年初九,回想前几天还在家乡欢度新春,倍感亲切和温暖。春节假期虽然短暂,但留下的记忆却弥足珍贵。在过去,过年的节奏更为缓慢,年的味道也更加浓郁。即便时光流转,年的欢乐、乡情和记忆依旧充盈心中。
人对过年情有独钟,其中的“摆供”习俗更是过年团圆的重要仪式。
(团圆饭)
在除夕中午,祭祖仪式是不可或缺的。在祖先堂内或正屋当门设立的供桌上,摆放着丰盛的酒菜。家人穿上新衣服,祭拜烧纸,俗称“烧亡人纸”。随后进行简单的仪式,全家人共吃祭祖后的酒菜,称为“团圆饭”,寓意全家团圆,共享祖先的祝福。如今很多家庭的这一仪式已经简化,令人遗憾。团圆不仅是生人的团聚,也是对亡人的怀念,让他们在天之灵感受到后代的繁荣。
(摆供)
享用完团圆饭,全家人会重新梳洗,在祖先堂供桌上摆设供品,即“摆供”。这一仪式十分讲究,严肃而。供品包括素菜、糕点、干鲜果品等,每样供品上覆盖新鲜菠菜并插上彩色纸花,整个供桌显得庄严而生动。点烛燃香后,家人按辈分向祖宗亡人牌磕头。
回忆童年,我曾见过“亡人牌”——倒T型的木牌,上面书写着亡人的名字和称谓。早年家中保存这些牌并不容易,因为它们被视为。但在研究民俗史之后,我对这些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供桌)
摆供期间,家中香炉内的香火不断,持续三天。添香烧纸时,不能直接说“烧光”或“烧完”,而要说“香尽了”或“要添香了”。至新年正月初二晚上,全家人再次点烛烧香,磕头礼拜,撤下供品,称为“结供”。
(摇钱树年画)
摆供时,还有“栽摇钱树”和“竖天灯”的风俗。在供桌旁放一盆米饭,插上带叶的柏枝,枝上系满吉祥果品,称为“摇钱树”。一些人家会在院子里设八仙桌,放上较大的聚宝盆,挂上果品钱钞,饰以人工花卉,供人观赏。“聚宝盆”、“摇钱树”的规模和气派是家庭贫富的标志。
(聚宝盆)
“竖天灯”也是祈吉、招财的活动。富贵人家会在院内竖立高杆,绑上芝麻秆子,挂上灯笼和喜庆图案,称为“竖天灯”或“上天灯”。从除夕开始,点亮灯笼一共33个晚上,到二月初二结束。
结供之后,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刻来临——磕“辞岁头”,领“压岁钱”。家人及族中近房成员穿着新衣,孩子们戴着老虎帽,胸前挂着钱龙,挨家挨户地磕头拜年。长辈会给晚辈发放压岁钱,寓意祝福全年平安吉祥。
过去的“摆供”风俗是过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现在很多家庭已经不再进行这一仪式。我想了解的是,你们的家庭是否还保留着这一传统?令人欣慰的是,现在一些农村家庭开始重新兴起这一习俗。即便简化成利用庭院内的树、竹、盆景挂上一些东西表示一下,也是很好的文化现象。
(现代的“摇钱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