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宁西乡塘区的邕江畔,有一座曾经因贫困而闻名的山村——忠良村。几年前,这里还流传着贫困生活的顺口溜,但现在,它已经脱胎换骨成为年接待游客数十万的“全国最美休闲乡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也飞速增长到了四万多元。究竟是怎样的力量促成了这场历史巨变呢?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探寻忠良村的土地上的故事。
一、破局之路:稻田变成“聚宝盆”
西乡塘区的田园综项目引领忠良村走向了新生。以前破烂的民宅已经变为现代化民宿和富有设计感的建筑。忠良村的农田也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革。在村里的土地上,63岁的正在自家的民宿门前择菜,她的身后是一座美丽的二层小楼,墙上爬满了生机勃勃的三角梅。向我们描述了自家经历的变化:以前的土坯房破旧不堪,现在则通过种植五彩水稻等创新项目实现了增收。现在她的稻田不仅种植粮食,还成为了游客体验农业、享受自然的场所,为她带来了可观的收入。统计数据显示,忠良村已经形成了三大核心业态,全村村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产业中,村集体年收入实现了巨大的突破。
二、老手艺的新生:壮族阿婆的刺绣摊成为网红打卡点
在忠良村的榕树下,韦阿婆正在飞针走线绣壮锦。她的摊位前围满了游客,壮锦钥匙扣等手工艺品供不应求。这个曾经被忽视的传统手艺现在成为了村里的热门产业,不仅吸引了游客的目光,还带动了妇女们的就业。村里的壮锦工坊成为了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手艺的重要场所。游客们不仅可以购买产品,还可以亲自体验制作的全过程。韦阿婆在教游客绣壮锦时总会说:“老祖宗的手艺不能断在我们手里。”这句话成为了游客们朋友圈的热门话题。
三、生态保护与发展的双赢:白头叶猴带来的惊喜
忠良村的后山上,游客们用望远镜追寻白头叶猴的踪迹。这种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现在成为了村里的生态代言人。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植被的恢复,猴群数量不断增加。村里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发的科普之旅项目吸引了大量研学团队,带动了村里的经济增长。更令人欣喜的是,生态改善让村里的环境达到了一级标准,“好山好水”成为了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
四、村民的幸福加减法:拆掉的是围墙,建起的是人心
傍晚的文化广场上,广场舞音乐响起,村民们的生活充满了欢乐和自豪。曾经的“空心村”如今变得热闹非凡,村民们自发组成的“护村队”穿着统一巡逻。通过透明化的管理机制和外出考察的体验,村民们逐渐认识到共建共享的重要性,主动拆掉围墙,把庭院变成公共花园。“人心齐了,村子才有奔头!”这是村民们的心声。忠良村的蜕变是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展示了乡村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勇气。
你去过哪些充满活力和魅力的乡村?你的乡村之旅有哪些难忘的经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