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这个词儿到底有几个意思啊?

忆往昔话桑麻,话中寄深情

随着时光的流转,乡村的田野已不再像过去那样丰富多样。近几十年来,种植的作物种类逐渐稀少,主流作物小麦、玉米、稻子的种植周期成了循环往复的节奏。在这些常规农作物背后,花生、大豆、地瓜等曾陪伴我度过时光作物的面积却日益缩小。超市里的杂粮虽琳琅满目,但那些熟悉的名字如谷子、高粱等,却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某些记忆中的食物如今恐怕不少年轻人都没有机会领略其魅力。其中的一种,我简直对其充满了敬畏之心,它就是如今多数年轻人已经不太熟悉的麻。

在遥远的诗经时代,“丘中有麻”已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美景。那时的麻是五谷之一,更是农人生活的缩影。每当提及桑麻,人们总会想起那些穿着、行走在田野间的日子。古诗中的“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就是那时的真实写照。那时,农人种植的桑树和麻不仅是衣食之源,更是人们情感交流的纽带。无论是纳鞋底还是编织布匹,都离不开它。那些身穿行走在大地上的身影,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如今翻阅古诗集,依然能从中感受到那份对桑麻的深厚情感。

随着棉花等作物的普及,麻似乎逐渐失去了其在衣物制作中的主导地位。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尼龙等化工产品的出现更是让麻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尼龙编织袋、尼龙绳等产品的出现取代了麻的传统用途。造纸业也开始使用更为廉价的麦穰和稻草等原料,麻的使命似乎已经完成。不仅如此,农人的菜园也逐渐成为了真正的菜园,与麻相关的记忆逐渐被尘封。现在提到“桑麻”,恐怕很多人只能联想到古诗中的场景,而难以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今年中秋回家团聚时,父亲谈及小时候吃过的麻籽时眼中闪烁着光芒。我跟随他的诉说仿佛回到了童年时光。回忆起那些年收割麦子的情景后便是收麻的季节。人们互相帮助理麻的情景仿佛一幅的画卷。那时的田园生活是如此丰富多彩,人们在田间劳作之余还能闲话家常。父亲解释说,割下的麻要及时处理否则会影响后续剥麻的质量大家都愿意互相帮助沤麻也是儿童们最快乐的时刻之一既可以游泳又可以在水中大显身手帮助大人转运麻捆沤好的麻晒干后就可以开始剥麻了妇女们常常在腿上搓麻绳纳鞋底父亲则制作竹筢子需要大量的麻绳母亲便常常纺麻线来供给家用。

家中的麻很快用完母亲会步行几十里去泉源买麻那里种植的麻比较多价格实惠母亲发现了商机除了自用还整理成更小的把拿到集市上售卖补贴家用那时的母亲为了家庭劳心劳力来回几十里路全靠步行是否要多纳几双鞋底呢?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麻已经远离我们的生活但它的存在却让我们更加珍惜过去的时光每当读到古诗中的“桑麻”二字心中总会涌起对那段时光的怀念也许我们也该在生活中种上那么几株桑树、一片麻田来缅怀那段美好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