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白液主要成分化学式

漂白液主要成分化学式

经过煮练,大部分天然及人为杂质已从织物上被移除,毛细管效应得到了显著提升,已能满足部分品种的加工要求。但对于需要进一步提高白度的漂白织物以及色泽鲜艳的浅色花布、色布类,仍有部分杂质如棉籽壳未能完全去除。为了进一步提升织物的洁白度,需要去除剩余的色素。

在棉印染厂中,广泛应用的漂白剂有次氯酸盐、过氧化氢等。次氯酸盐漂白简称为氯漂,过氧化氢漂白简称为氧漂,而亚氯酸盐漂白则简称为亚漂。下面是针对这几种漂白方法的详细解释。

次氯酸盐漂白是最常用的方法,其中包括漂和次氯酸钠。漂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但其总体效果不如次氯酸钠。次氯酸钠漂白工艺和设备相对简单,适用于棉织物及维棉混纺织物的漂白,有时也用于涤棉混纺织物的漂白。它不能用于蚕丝、羊毛等蛋白质纤维的漂白,因为次氯酸钠会蛋白质纤维,导致纤维泛黄和损伤。在漂白过程中,除了天然色素被外,棉纤维本身也可能受到损伤。必须严格控制漂白的工艺条件,确保外观质量与内在质量都达到标准。次氯酸钠漂白工艺流程包括轧液、堆置、水洗、脱氯和水洗等步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漂液的pH值一般控制在9.5~10.5之间。温度、浓度等工艺条件对漂白效果有重要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浓度都会导致纤维受损。脱氯是漂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残余氯的存在会影响织物的贮存和后续的染色过程,因此需要使用化学剂彻底去除残余氯。

过氧化氢(双氧水)漂白是另一种广泛应用的漂白方法。与氯漂相比,氧漂具有更大的适应性。但过氧化氢的价格较高,且氧漂需要使用不锈钢设备,能源消耗较大,成本相对较高。过氧化氢漂白的织物白度较好,色光纯正,贮存时不易泛黄。目前印染厂使用较多的过氧化氢漂白方法是平幅汽蒸漂白法,此法具有连续化程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等优点。工艺流程简单,且不产生环境污染。过氧化氢漂白工艺条件包括浓度、温度、pH值等的影响。水中金属离子的存在会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影响漂白效果,因此需要在漂液中加入稳定剂来降低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亚氯酸钠(NaClO2)漂白主要用于涤棉混纺织物的漂白。其最大优点是在不损伤纤维的条件下,能色素及杂质。亚氯酸钠是化纤的良好漂白剂,漂白织物的白度稳定性较好。但亚氯酸钠价格较贵,对金属腐蚀性强,且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气体ClO2,设备需要良好的密封。因此在使用上受到一定限制。亚漂是在酸性浴中进行,因此对前处理要求不高,甚至可以在不经过退浆的情况下进行漂白。工艺路线较短,对化纤织物特别适用。在亚漂过程中,需要加入活化剂来控制pH值,并加入某些缓冲剂来增加亚漂液的稳定性。

对于漂白效果的评定,不仅要测织物的白度,还需要测定织物的受损情况。主要通过比较漂白前后织物的强力来衡量。


漂白液主要成分化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