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ogle Glass自发布以来,被称为Google史上最失败的产品之一,然而它在科技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失败的原因之一在于其隐私问题。通过Google Glass拍照非常简单,只需使用语音命令或按住顶部的按钮即可,但它没有像LED这样的明显标志来提示他人正在拍摄。在路人看来,它就像一个“神器”。如今,类似的事情仍在发生,智能眼镜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识别并获取个人信息。
你遇到陌生人能够叫出你的名字、知道你的个人信息,这听起来像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两位哈佛大学生通过Meta的智能眼镜Meta Ray-Ban进行了实验,在校园和地铁等随机识别了数十个陌生人,并获取了他们的个人信息。这一实验通过将智能眼镜、人脸识别技术、爬虫工具和大语言模型等技术结合起来实现。其中,大语言模型能够从各种来源中理解和处理大量信息,通过上下文逻辑推断出某人的身份。
隐私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面部识别技术并不新鲜,问题也早已存在。这些技术与大语言模型等技术的结合导致了令人不安的结果——仅通过在大街上偶然相遇,我们的个人信息就可能被有心人提取。这项实验的目的是提醒人们保持警惕。
虽然提醒了人们,但不一定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被了。当年Google Glass最大的用处是让查尔斯王子记住每个人的名字,但现在通过支持人脸识别的智能眼镜,我们可能会迎来一个没有陌生人的世界。智能眼镜像普通墨镜一样便于,而且眼镜本身就适合记录。Meta Ray-Ban虽然有LED指示灯提醒用户正在录制视频,但在明亮的室外或嘈杂的公共场所,这种提醒往往会被忽略。
科技公司甚至可以设计出内置面部识别功能的智能眼镜。尽管Meta曾经考虑过在智能眼镜内置面部识别功能,并且在隐私中强调了如何负责任地佩戴智能眼镜,但这些提醒都是非强制性的。使用面部识别技术时如何防止被法律和道德所约束。比如曾经因为使用面部识别技术而引起隐私质疑并支付了巨额赔偿。现在他们宣布停用面部识别技术并删除相关数据。但即便如此,其他科技公司仍然可以使用这项技术并且已经开发了自己的AR眼镜和应用程序。
在AI时代,我们的秘密越来越少。在使用各种生成式AI产品时我们往往主动交出自己的数据作为使用服务的必要条件。更进一步说不仅仅是脸AI硬件和软件都越来越强调个人数据的概念。同时这些产品也会强调隐私安全但隐私和便利很难同时保证当我们享受各种AI产品的趣味和个性化时风险也随之而来。
就像《攻壳机动队》里的电子脑一样人们将大脑直接连接上网络进行互连沟通但同时也面临着被入侵的风险连记忆也可能被。当然隐私可能就像面部识别一样是个无趣的、没有新意的话题大家都或多或少存在这个问题。但如果有人戴着“墨镜”走到你面前叫出你的名字这一幕仍然很有冲击力。更让人担心的是无形的、支配信息的权力先拥有技术和工具的人对其他不知情的个人行使这种权力。随着智能手机和直播的普及我们越来越习惯于拍摄和被拍摄成为背景板中的一员但未来通过镜头背后的AI我们的信息可能会被进一步聚焦和折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