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探索教科书P34~35中的示例2~4,完成教科书P35的“做一做”和P36的“练习八”第1题。
▷教学目标
1. 掌握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 经历相邻体积单位换算的推导过程,培养探究能力和迁移能力。
3. 在实际运用中,理解并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体积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低级名数换算成高级名数时小数点的位置变化。
▷教学准备
课件及相关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已过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吗?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那么,关于体积单位,你们都了解哪些呢?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 探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 通过实例演示,探究1dm和1m与cm之间的关系。
2. 学生自主推导1m等于多少立方分米。
3. 整理计量单位,促进知识系统化。
三、 理解应用,巩固提高
通过实例,讲解并练习体积单位间的换算,引导学生掌握换算的基本方法。
四、 单位换算的实际应用
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体积单位的换算。
五、 实际运用,巩固提升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并提升对体积单位换算的理解和运用。
六、 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体积单位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在进行各种计量单位的换算时,应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学生在探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时,能够结合实例进行理解和推导,但在实际换算过程中还需加强练习,提高熟练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体积单位的换算方法,还培养了探究和迁移的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完成教科书P36~37中的“练习八”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熟悉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能熟练进行简单体积单位之间的名数换算。
2. 灵活运用名数换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等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名数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名数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基础复习回顾 回顾已学体积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通过问题导入新课。二、 以题为例,感悟策略 通过实例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名数换算的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三、 综合应用,灵活选择计量单位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并提升综合运用计量单位的能力。四、 实际应用,拓展提升 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行体积单位的换算。五、 自主练习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六、 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练习,学生对体积单位的换算掌握得较好,但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面还需加强。教学中可通过讨论、演示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突破难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