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一去二三里全诗,宋邵雍

古诗一去二三里全诗,宋邵雍

导语

邵雍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理学家、易学家和诗人,作为宋明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为“北宋五子”。

邵雍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2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原籍河北范阳。后随父亲迁居河南共城(今辉县)苏门山下。自幼便广泛涉猎经史子集,刻苦自修,并且游历了许多古国遗址,如齐、鲁、宋、郑等地,以增长见识。

邵雍在二十多岁时,拜李之才为师,学习了《河图》《洛书》和伏羲八卦六十四卦图像,从而开启了他的易学之路。

皇祐元年(1049年),邵雍定居洛阳,以教书为生,并与司马光、二程、吕公著等名士交往密切。嘉祐七年(1062年),他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将自己的居所命名为“安乐窝”,并自号安乐先生。

虽然邵雍曾两度被举荐为官,但他都以疾病为由推辞,专心于易学和道德的研究与传承。他写下了许多著作,如《皇极经世》等,为宋明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邵雍于熙宁十年(1077年)在洛阳逝世,享年六十七岁。

第一首《山村咏怀》

远离尘嚣走二三里路,便是被烟雾笼罩的四五个村落。远看亭台楼阁六七座,近看枝繁叶茂十花。诗人用简单的数字描绘出山村的宁静与美好,展现了对山村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中的“烟村”、“亭台”、“花”等元素,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对生活的赞美。

第二首《心安吟》

心安则身安,身安则居宽。心身俱安时,世间纷扰何能相干?身处之地虽小如身安如山稳如泰山。居室虽窄如天地宽阔无垠。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诗中通过比喻和反语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自信和豪气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的满足和超脱。

第三首《清夜吟》

夜晚时分,月亮高悬天空正中,水面微风轻拂。这般清静意境,却鲜有人知。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深夜的静谧与美丽。通过“月到天心处”和“风来水面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执着。整首诗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理想精神和审美。

第四首《插花吟》

头上插着鲜花照映着酒杯,酒杯中也倒映着美丽的花枝。历经两世太平岁月,亲眼见证四朝盛世繁荣。身体康健正值春意盎然时节。酒中映照花影红光四溢,怎能不在花前痛饮至醉方归?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赞美和对的乐观态度。诗中描绘了春景的美丽和诗人的欢乐心情,展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整首诗具有幽默感和趣味性,反映了北宋社会中一些人的心满意足的精神状态。

邵雍的诗歌反映了他深刻的和道德修养,展现了他对宇宙、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以及高远境界。他的诗歌常常运用《易经》的象数理论,探索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规律和人类的道德修养。他的诗歌表现了他的快乐哲学观和隐逸生活态度,充满幽默感和生活趣味。他的诗歌语言平淡而诙谐,常常描绘自己种花、饮酒、读书、打坐等闲适情景,表达出自己的心境和对生活的热爱。


古诗一去二三里全诗,宋邵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