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家就在岸边住】
作者:陈景辉(江城日报资深记者)
又一次搬家,这次的新居离江畔很近,真是太好了。
搬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搬书,读旧书中的佳作。这是只有在搬书时才能体验到的独特经历。这些佳作包括我在初中时写的一篇作文《江堤春色》。这篇作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我的语文老师因为我描绘出江边行人在冬天内心依然怀有春天的情感,而对我大加赞赏并在全班面前朗读。后来这篇作文更是被选为全市范文。于是,那篇作文被印在一张八开纸上,泛黄但清晰,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
每当我看到松花江畔的夜色,都会想起那张印着这篇作文的纸张。
我与松花江有着不解之缘。小时候,家和学校都离江不到百米。那时的我,只知道从临江门到吉林大桥之间的那段有江堤的江水。随着成长,无论是上学还是工作,我都选择了江边,与接触从最初的那一段扩展到上下游。
现在的“十里江堤”已经变成了“百里清水绿带”。春有绿柳拂面,夏有江风习习,秋来天高水阔,冬见江畔雪景。但我更在意的是江里的灯火。
儿时的一些记忆,确实成为了我一生的记忆。我记得刚上小学的那个夏天,晚饭后与邻居小伙伴去二道码头的江边乘凉。那时,江堤下常有钓鱼的人。有一天,一位老者在月光下专注地盯着江面。我们好奇地靠近江堤栏杆观看。只能看到他的背影,还有江里的月亮和倒映在水中的微弱灯光。听说这位老者为了钓大鱼已经守了好几天。他终于钓到一条大鲤鱼,却又将其放回江中。
高,我半工半读,为了考上大学,唯一的方法就是背书。下午学校上课时,我会与几个同学一起去江堤下背书。每次走到江边,我都感到心静很多。考试前的一个晚上,我们还对着江里的月亮和倒映在水中的灯光许愿。
吉林市的夜晚在20世纪80年代初并不像现在这么灯火辉煌。江边的亮化只有路灯和水中的月亮。现在,南岸已经是繁华的都市,灯火璀璨。对岸的楼体灯光、霓虹桥和大桥倒映在江上,为江水增添了斑斓色彩和活力。这条路是我在这个城市走过最多的路,无论是上学、上班还是休闲都会走这条路。随着时间的推移,路边的灰色房舍逐渐变成了高楼大厦,车流人流也日渐增多,但人们内心的宁静并未因此受到影响。走在松江路上,一边是美好的生活,一边是美丽的江景。即使城市喧嚣,人们也依然愿意在这里漫步。在夜晚的灯火中,我感受着江水带来的宁静与神秘感而感到心情舒畅。“总觉得视线有些模糊而内心却反而透亮”。江边的青草散发着清新的气息我可以尽情地大口呼吸着空气听着水鸟的鸣回想儿时的快乐时光在这种奇妙的感觉中我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种感受只有住在岸边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一切的美好和宁静让我更加珍惜我的家就在岸边住的生活这是城市中最美妙的乐章也是最真实的自然之美的写照这篇文简单而不失优雅体现了作者家住在岸上的深刻感受和与大自然的亲近交流给人一种和谐而美好的感觉让人陶醉其中无法忘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