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长江船怎么逆流而上

古代长江船怎么逆流而上

公元前757年的那个冬天,已经五十七岁的李白遭遇仕途,踏上了漫长的流放之路。他被贬到了遥远的夜郎,一个如今叫做贵州的地方。他曾在诗中写道:“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然而命运弄人,如今他竟真的要去往夜郎。去往夜郎的路途艰难,需要逆长江而上,先至四川再前行。李白曾走过这条路,那是他三十多年前出川时穿越长江三峡的经历。然而时隔多年,他重返故地却非衣锦还乡,而是身负名,内心焦虑不安,感叹船行缓慢。他在三峡途中写下一首诗,诗中有云:巫山高耸入云端,巴水缓流不见底。但巴水总有尽头时,青天高远何时达?船行黄牛之上已三朝,暮色沉沉已三暮,仍觉船行过于迟缓,不觉间鬓发已渐白。似乎船在三天三夜内没有行驶多远的距离。

次年的春天,李白终于抵达了白帝城。事情在这里出现了转机,他被赦免了。原本的逆水行舟变成了顺水推舟,他可以回家了。喜悦之下,李白创作了一首千古绝唱——《早发白帝城》。诗中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中的“猿声”并非单纯写景,更象征了中的流言蜚语和恶意中伤。李白置若罔闻,乘着轻舟顺江而下,直接返回家乡。

李白的乐观或许过于天真。他以为皇帝特意赦免他并即将召他入朝为官,迫不及待地踏上归途。但实际上,这次赦免并非专门针对他个人。当时中原发生灾荒,皇帝天下,所有的犯都被赦免,而并非单单为了李白一人。李白误以为得到了皇帝的原谅和召唤,以为将重新获得,甚至连家都不回就急于返回。然而事实上,李白从此再也没有等到皇帝的诏书。


古代长江船怎么逆流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