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核心概念深度解读
1. 比与比例的核心差异
维度
比例
定义
两数相除的关系(例如:a:b)。
两个比相等的关系(例如:a:b=c:d)。
性质
比值是前项除以后项(ab=比值)。
比例中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ad=bc)。
实例解析
糖水的浓度比例为1:20,意味着糖与水的份量比是1份糖配20份水。
地图上的比例尺为1:10000,代表了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2. 比例的性质及其实际应用
比例性质链:正比例即商定关系——y/x=k(商定值),如路程时间=速度(在恒定速度下)。反比例即积定关系——xy=k(积定值),如人数工时=总量(工程总量固定)。
判断口诀:同增同减为正比,一增一减为反比。
二、常见题型解题策略及模板
1. 比例分配问题解析
典型案例:A、B、C三人分配奖金,比例为2:3:5,总金额为8000元。
确定总份数为2+3+5=10份。
计算每一份的金额是800010=800元。
按照比例分配,A得到的奖金为2800=1600元。
2. 比例尺与图形缩放的解题技巧
公式:实际距离 = 图上距离 比例尺;缩放面积比 = (边长比)。
实例:地图比例尺为1:50000,地图上6cm的距离在实际中等于3km。
3. 正反比例应用题的逻辑
首先判断题目中的关系是正比还是反比。
然后按照正比或反比的关系列等式。正比例:y₁/x₁=y₂/x₂;反比例:x₁y₁=x₂y₂。
典型案例:3名工人用8天完成工作,如果是6名工人,需要多少天?这是反比问题。解决方式:3名工人8天的工作量等于6名工人T天的工作量,即38=6T,解得T=4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