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熙字典》是一部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汉字辞书,该书在明朝《字汇》、《正字通》的基础上加以增订,历时六年完成,因此得名《康熙字典》。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
《康熙字典》共有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分为上、中、下三卷。全书收录了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汉字,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该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同时注有反切注音、出处及参考等,几乎把每一个字的不同音切和不同意义都列举进去,供使用者检阅。
除了传统的版本外,《康熙字典》在清代和民国时期还出现了许多修订版本和校勘专著。近代以来,对《康熙字典》的研究和修订一直持续不断。其中,书局版的《康熙字典》是最受欢迎和广泛使用的版本之一。
《康熙字典》的特点在于其收字丰富、注音全面、释义求古。它注重收录古代诗文以追溯字源,同时注明历代的用法以佐证其变迁。《康熙字典》还包含了大量的备考和补遗内容,收录了有音无义或音义全无的字,为阅读和研究古典文献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现代版的《康熙字典》对旧版做了大量的规范工作,采用了现代人通用的汉语拼音,使得读者可以准确无误地读准字音。现代版还根据现代人的使用习惯和需求,对原书进行了大量的修订和补充,打破了仅供专家使用的局限,成为现代人学习和研究汉字的重要工具。
《康熙字典》作为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它不仅是古代字书的集大成者,也是阅读和研究古典文献的重要参考书籍。近300年来,《康熙字典》的影响之大、流行之广无与伦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