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届冬奥会,新技术的运用让人眼前一亮。比如二氧化碳跨临界直膨全热回收技术、二氧化碳超临界制冷技术等,这些听起来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种常见的气体——二氧化碳。这个温室气体在冬奥会的舞台上,竟然成了制冷的“主角”。
在我们的认知中,二氧化碳常常被标记为温室气体,给人带来温室效应和气温升高的联想。在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陈小强教授的解释下,我们知道二氧化碳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变得与众不同。当它变为液态时,不仅可以摆脱温室效应的标签,更能通过吸收热量来降低温度,发挥出出色的制冷效果。这就像我们常见的降温方式一样,将热茶置于冷水中,茶水就能迅速降温。液态二氧化碳的制冷原理与之类似。
对于二氧化碳制冰的技术流程,陈教授表示首先需要改变我们对二氧化碳的刻板印象。虽然二氧化碳大多数情况下是以气态存在,但只要我们对其进行加压处理,它就会变为液态。这种液态的二氧化碳在封闭的管道中流动,可以作为一种热传导介质,吸收并带走热量,使周围的温度下降。在速滑馆的成功实践中,科研人员通过先进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膨全热回收技术成功制造出大面积的冰场,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环保的制冰技术之一。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它是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液态二氧化碳可以循环使用而不会排放到空气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