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韩非子喻老》中的故事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扁鹊在一次拜见蔡桓公时,仔细诊断后,委婉地提醒道:“您身上有一种微恙,位于肌肤之间,如若不及时医治,恐怕病情会逐渐加剧。”然而桓公却自信地回应道:“我并未感到有任何不适。”扁鹊听后,只得默默退出。桓公还私下里嘲笑扁鹊:“医生总是喜欢夸大病情,以便显示自己的医术高超。”
十天之后,扁鹊再次拜见桓公。这次他严肃地告诉桓公:“您的病已经深入到肌肉内部了,需要尽早治疗,否则病情将更加严重。”然而桓公仍不以为意,无视了扁鹊的忠告。又过了十天,扁鹊第三次拜见桓公时,忧虑地指出:“您的病已经侵入肠胃,必须立刻采取措施治疗。”但桓公依然我行我素,不理睬扁鹊的建议。这次扁鹊选择转身离去,不再多言。
“讳疾忌医”这个成语正是源于这个故事,意指明知自己有病却不正视、不愿接受治疗。那么扁鹊为何在第三次见到蔡桓公时选择转身离去呢?这是因为此时蔡桓公的病情已经严重到无可治的地步,扁鹊深知无法挽回,只能无奈放弃。
蔡桓公的故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那些忽视自身问题、不愿正视自身缺点和错误的人,最终只会自食。讳疾忌医者,无异于自断前程。我们应当勇于面对问题、及时改正错误,才能避免走向不可挽回的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