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字第六画部首是什么

鼎字第六画部首是什么

商周金文考释:“坂方鼎”铭文详解

时代背景:此鼎铸于殷墟四期,即商纣王时期。

著录资料:《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2377号,《商周金文资料通鉴》第2377号等均有收录。

鼎的形制与纹饰:该鼎为方鼎,双立耳,四柱足。特别的是,鼎身四壁近口沿处装饰有首双身蛇图案,左、右及底边处还各有一条乳丁纹带。

尺寸与收藏:该鼎通高20厘米,口长16厘米,口宽13厘米。目前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

铭文内容:鼎铸有6行38字铭文,鼎内底则铸有1字族氏铭文。具体铭文如下:“乙未,王宾文武帝乙䑣(肜)日自阑亻冉,王反(返),彳止(延)入阑。王商(赏)坂贝,用乍(作)父丁宝尊彝。才(在)五月,隹(唯)王廿祀又二。鱼。”

注释:

1. “宾”字在殷墟卜辞中常见,通常解释为傧导的傧。这里表示殷纣王帝辛对父亲文武帝乙的祭祀礼仪。

2. 文武帝乙即商王帝乙,是殷纣王帝辛之父,因此可判断此鼎为帝辛时期的器物。

3. 䑣(肜)日指的是一种祭祀名称,在此处表示殷纣行的一种特殊祭祀活动。

4. 阑在此铭文中用作地名,可能是殷都附近的宫殿所在地。铭文中两种字形的阑,一从柬从门从月,一从柬从门,都是表示阑的字。

5. 亻冉可从亻从冉解读,是一种与行宫相似的建筑。句中的“自阑亻冉”指的是从阑地的亻冉宫出发进行祭祀活动。

6. “反彳止”旧释为返,实际上应分为“反”和“彳止(延)”,表示殷纣王返回并随后进入阑地。

7. 坂为人名,也是器主的名字,属于鱼族之人。铭文中坂的写法为“墉”的古文加一个“反”字,左边部分作偏旁时可以用“土“旁代替。

8. 最后一句“鱼”为族氏铭文,表示该鼎属于鱼族之物。

此“坂方鼎”铭文的大意为:在殷纣王五月乙未这一天,殷纣王帝辛在祭祀他的父亲文武帝乙的过程中,从阑地的亻冉宫出发到殷都进行祭祀活动。在返回时,他又进入阑地。因为器主坂在祭祀过程中的表现很出色,殷纣王赏赐给他许多钱贝,坂遂用这些钱贝为他的父亲丁铸造了此尊珍贵的铜器。


鼎字第六画部首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