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大规律及其在学习中的应用
一、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
早读是知识积累的“识记”过程,促进了知识的质变。听讲能深化理解,做题有助于提升实践运用的能力,阅读拓展视野,锻炼提升身体素质,无一不是量变引起质变的体现。
二、否定之否定的规律
在历史答题中,时间是一个不断扬弃发展的过程;在地理答题中,空间也是不断扬弃发展的过程;在阅读答题中,因果逻辑也在不断地优化和调整。这是三大科目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
三、对立统一的规律
解题过程中,分类与比较、分析与综合、推理与判断、抽象与概括等看似对立,实则统一于解题过程中。这是对立统一的规律在解题中的应用。
三大观点看学习
一、联系的观点
在讲解例题时,我们要联系相关;讲解习题时,要关联实际考题;阐述观点时,要关联考点;阐述要点时,要关联答题点;讲解课文时,要联系作文写作,体现联系的观点。
二、发展的观点
看题能分类、读题能比较、审题能分析、列题能综合、解题能推理、验题能判断、问题能抽象、点题能概括,这些都是能力发展的表现,遵循了发展的观点。
三、一分为二的观点
教学方面,导入、课件、讲解、提问、思维、练习、设计等都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反思方面,我们要看到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体现了一分为二的观点。
五大范畴解读学习本质
一、现象与本质
限时听说读写想是现象层面的训练,而强化考试时间性则是其本质要求。
二、形式与内容
讲解概念原理是形式上的要求,而强化考试基础性则是实质内容。
三、原因与结果
学习例题和做习题是学习的过程,而强化考试应用性则是学习的结果。
四、现实与可能
现实的“归纳概括总结提炼”训练是当前的必要步骤,而进一步强化考试综合性是未来的可能方向。
五、偶然与必然
大量的“组合、融合、拓展、变化”训练是偶然的,但反映必然是强化考试创新性的必然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