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宫与殿:探索古代宫殿的秘密
我们常常将宫殿与皇室相联系,感觉它们是豪华与尊贵的象征。但你是否有想过,宫殿中的“宫”和“殿”究竟有何含义?最早的时候,“宫”并不是专指皇宫,这可能会让你感到惊讶。
在深入了解宫殿文化之前,我们先来探究一下“宫”的起源。据董仲舒所言,“神农作宫邑于洛之阳”,意味着“宫”早在传说时代就已存在。在早期,“宫”并不只是皇家的专属,《尔雅释宫》指出:“宫谓之室,室谓之宫”,表明在很久以前的时期,“宫”和“室”是可以互相通用的。例如,在战国时,苏秦成功合纵六国回家后,其父母迎接他的住所也称之为“宫”,可见当时“宫”仍是一般住宅的通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不仅开创了皇帝这一称号,还使“朕”成为皇帝专用的字眼。“宫”也逐渐成为皇帝居住和处理朝政的专用建筑。
现在我们常常将“宫殿”合在一起,但实际上它们有所不同。殿是古代单一建筑中规模最大的一类,通常被称为“大殿”,并因位于建筑群的中轴线上而被称为“正殿”,如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而“宫”则可能是一个建筑群,如清朝皇帝在紫禁城之外修建的行宫、离宫等,也可能是具体的建筑,如乾清宫、寿康宫、延禧宫等。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宫阙”中的“阙”。阙是古代城门、宫殿或陵园的一种标志性建筑,具有特殊的礼仪性质,同时兼具实用性与装饰性。在秦汉时期,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建筑形式。因通常左右各一、中间有缺口,故命名为阙。最高等级的三出阙一般耸立在帝王居住的宫廷大门前面,是天下独尊的标志性建筑。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建阙的热情逐渐减弱,到了元明清三代,传统意义上的阙基本已经消失。
在此提醒大家,当前健康至上,出门请佩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处。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宫殿的历史与文化,不妨关注百家讲坛《消失的宫殿》(第二部),播出时间:7月3日-22日 12:00。由闫东监制,刘铭和黄丽君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