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科技界出现了一种颇为奇特的论调。一些人错误地认为,只要产品出现的时间较长,就一定是落后的。他们忽视了事实上的一个重要关联:产品的出现时间与其是否落后并无直接联系。举个例子,如果在某品牌手机内部看到机械结构,立即就会有一群人指责其过于陈旧和易损坏。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再来说说那个经典的3.5mm耳机插口,它已经出现了几十年,标准TRS6.35mm接口实际上是不断缩小的版本,最早可以追溯到索尼随身听的设计,方便用户连接耳机。显然,存在了几十年的东西并不等同于落后。电线出现的时间更为久远,达到上百年,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已经过时,无线耳机虽然先进,但也无法完全取代它们。
那么,是不是因为电动式扬声器的出现时间长久,它就被视为落伍呢?答案显然不是。电动式扬声器至今仍在工作,并且依然依靠机械运动发声。一些人可能会提出将其替换为无线芯片并直接植入大脑的想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是更先进的选择。科技产品的评判标准在于是否适合用户需求,适合的就是先进的,不适合的才是落后的。因为目前还没有更好的替代品来满足需求。
对于那些坚持认为去掉3.5mm耳机孔能提高防水性能的言论,我们的看法是:思维需要更新。事实上,索尼从Z5开始就采用了接口的设计,并且其防水性能并未受到影响。由于其具有实体拍照键,用户甚至可以在水下轻松拍摄照片。例如,我曾经在海水中使用索尼相机拍摄过海龟。
那么,是谁首先大力提倡“3.5mm耳机孔无用论”的呢?答案是苹果。在2016年9月发布的iPhone 7中,苹果取消了3.5毫米耳机插孔,转而采用Lightning接口,该接口同时作为充电接口。苹果官方称此举是为了让手机更轻更薄。但严格来说,这个原因并未得到充分证明,因为iPhone 7及其后续产品的轻薄程度并未有显著改善,用户不得不使用转接线来连接耳机,这无疑增加了不便。
那么,苹果为何要从手机上剔除如此通用的耳机孔呢?背后的真正动机究竟是什么呢?很多人猜测,这是为了大力推广AirPo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