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漂泊,那些让人心碎又上瘾的句子,你体会过吗?

回首故乡路,心灵归途情

小时候,翻开课本,大声朗读的不仅是文字,还有那份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即使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依然记得那遥远故乡的点滴回忆。就如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深深地触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情感。作为一位七十年代的人,对故乡有着和鲁迅先生相似的情感经历。

曾经熟悉的老屋,如今再度归来看时,却已是物是人非。虽然老屋依旧在那里,但已经找不到曾经的凄凉和感慨。曾经热闹的村庄也变得萧条,许多旧时的房屋已变为现代化的洋楼,却往往空置无人,只留下生锈的门锁和荒草蔓生的院落。那些记忆中的欢声笑语,如今已化为寂静无声。

记忆中的玩伴也已白发苍苍,岁月流转中我们再次相逢却已难觅曾经的亲近与欢乐。曾经无忧无虑的童年游戏,如今只能在回忆中找寻。那些自制的玩具、毽子、跳格子等游戏,都是无法忘记的美好回忆。然而现实却是,再次回到故乡,许多儿时的伙伴已经远离故土,为生活奔波在外。即便重逢,也往往只是寒暄几句,无法再像以前一样亲密无间。

回到故乡,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见到年迈的父母,聆听他们的话语,品尝他们亲手做的美食。而当父母过世后,家乡就变成了一个心灵的寄托和回忆的港湾。清明节时,回到故乡的墓地,烧一炷香、添一把土,是思念和愧疚的凝聚。然而对于下一代人来说,故乡的概念或许已经模糊,他们生活在城市,只知道户籍上的“籍贯”二字。

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故乡的山水时常入梦。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故乡的记忆也时常在梦中浮现。无论身在何方,心中始终有一个魂牵梦萦的地方。我们远行漂泊,但心始终向着故乡。身体无法回去,但梦里有故乡也是一种“回去”。

诗曰:“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七十年代的我们经历过生活的变迁,从山水到城市,从青春到中年。我们依然深爱着那个地方,这份情感只有自己最懂。未来的日子我们还要远行,但故乡的记忆将永远伴随着我们。也许真正的回乡,不是身到故乡,而是心到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