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是褒义还是贬义

审视是褒义还是贬义

究竟何为NPD?其源自古希腊神话中的纳西索斯,因过度迷恋自己的倒影而憔悴。心理学家以此命名自恋型人格障碍,即过度以自我为中心,渴求赞赏,缺乏同理心,常利用他人而无意识。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精神卫生科副医师申晨煜向中新网记者详细解释了NPD的特征和成因。

申晨煜指出,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成因包括遗传和后天环境,但具体机制尚不明朗。每个人都具有相对稳定的性格特质,若某些特质严重影响个体社会功能,则可倾向于人格障碍的诊断。对于NPD而言,如果个体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在团队或夫妻关系中造成困扰,即可考虑是否存在此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人格障碍是一个连续谱系,正常与异常的边界并不清晰。

那么,遇到NPD怎么办?申晨煜建议,首先需增加自我觉察能力,审视自身是否过于自我。对于受NPD影响的人,应先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寻求专业帮助。若关系受到严重影响,可考虑保持距离或结束关系。

随着社会发展,有人担心自恋型人格障碍是否越来越普遍。申晨煜认为,很多心理疾病或障碍并非新出现,只是诊断名称有所变化。目前信息发达,可能存在过度诊断的情况。对于名人被诊断为NPD的情况,由于节目并非诊断场所,且存在公众投射行为,因此应谨慎看待。

近年来,“心理热”逐渐成为社会热点,除了NPD外,讨好型人格、回避型依恋人格等心理名词也备受关注。在申晨煜看来,虽然公众对这些心理名词存在误解,但它们拓宽了人们对情绪理解的边界,有助于表达个人状态或内心感受。他呼吁公众若想了解这些名词的真正含义,应再钻研一下,避免简单对号入座。(完)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关于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讨论和科普应当严谨对待。虽然社交平台上存在大量的讨论和分享,但公众应当理性看待这些内容。对于涉及到心理健康的问题,应该寻求专业机构的建议和指导。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对于某些心理疾病的过度解读和刻板印象的形成。通过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才能更准确地把握这些心理现象的本质和影响。


审视是褒义还是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