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6日(农历大年初二),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乡毛宅村举办了盛大的板桥灯灯会(摄影:严春艳)。
每年正月初二,上饶县乡各地的村庄都会陆续开始抬龙灯以示庆祝。2月6日这天,毛宅村热闹非凡,龙灯前面有两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举着村名灯笼引导,后面跟着两个青少年边行进边敲响锣鼓。龙灯所到之处,家家户户都会燃放一串鞭炮以迎接祈福。如果熟人或亲戚抬龙灯,还会给他们披上红布增添喜庆。龙灯首先会前往殿,围绕着殿内的柱子进行祈福仪式,然后转移到戏台前的空地上进行赛灯。赛灯结束后,龙灯会沿着明清时代留下的古老街道步行返回村庄。
乡的小学教师严春艳介绍了板桥灯的历史和习俗。板桥灯,也叫桥灯或板龙灯,历史悠久,始于晋代,兴盛于唐、宋、明、清等朝代,代代相传至今。板桥灯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组成,形式独特、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玩灯技艺高超、民俗风情浓厚。
据了解,桥灯在每年的元宵节期间达到。村民们通过“胀灯”、“备灯”、“扮灯”、“出灯”、“祭社”、“车灯”、“灯会”、“圆灯”等环节来庆祝节日。每个环节都蕴浓厚的民俗风情。特别是“出灯”环节,当家家户户的桥灯制作完成后,龙头手们会在一个晴朗的夜晚出发。伴随着小鼓手们敲打着大鼓和大锣,一大群孩子高声唱着催灯歌、龙头歌,家家户户便紧张忙碌起来,妇女们忙着制作灯花,男人们则负责擦灯板、换上新衣服,仿佛上战场一般严阵以待。夜幕降临后,每板桥灯都点燃蜡烛摆入厅堂,随后一板板分散的桥灯连接起来,形成一条巨形火龙,走村串乡时,伴随着古乐和火铳声,场面浩浩荡荡。
在空旷的场地上进行的“车灯”环节,数百板连接在一起的桥灯形成大小十几个包围圈,桥灯运动一层比一层激烈。玩灯的健儿们必须紧跟节奏,否则可能会被甩出队伍。整个场地上彩灯飘忽旋转,忽明忽暗,令人眼花缭乱。这就是桥灯的魅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