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轻松打出x的平均数符号,超简单!

导读

一起学习质量管理的相关指数和概念吧!

一、定义与参数

CMK(设备能力指数):针对设备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进行评估的参数,是德国汽车行业常用的参数之一,用于衡量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其计算考虑设备本身对产品结果的影响,不考虑其他因素。取样时需短时间连续取样,并对设备因素进行严格控制。计算公式涉及标准差S、公差范围T、修正系数K以及平均值与测量理论中间值的差异Bi。

CPK(过程能力指数):针对生产系统对产品质量的能力进行评价的参数。它考虑了操作者、设备、原材料、工艺方法和生产环境等五个基本质量因素的综合作用。计算时经常与控制图Xbar-R图结合使用,判断过程是否稳定。分组抽样,长时间取样,并考虑中心偏移。计算公式涉及图纸上限尺寸USL、图纸下限尺寸LSL、抽样数据的平均数Xbarbar和极差的平均数Rbar等。

PPK(过程性能指数):针对短期能力指数,进入大批量生产前对小批生产的能力评价,反映的是当前合格率水平。其计算方式与CMK类似,涉及标准差S等参数。

二、应用范围与合格判定

CMK主要用于新增加设备验收、新产品试制、设备大修之后等情况,以及在稳定的生产状态下了解机器设备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合格判定要求CMK大于1.67。

CPK应用于量产后保证批量生产的产品品质状况。它结合Xbar-R图对生产系统稳定性进行监控。合格判定要求CPK大于1.33。

PPK则用于设备新验收,未到量产稳定阶段,对小批生产的能力评价。合格判定要求PPK大于1.67。

三、使用阶段与注意事项

在使用CMK、CPK和PPK时,需关注生产线上影响产品质量的设备特性参数,如伺服位移反馈、力传感器、模具冲头等。质量控制图上点的分布可以反映过程的稳定程度,出现异常变化时需要及时调查原因并采取措施。

四、总结与提示

质量管理中的CMK、CPK和PPK是评价生产过程能力的重要工具。理解其定义、参数、应用范围和使用阶段,有助于更好地应用这些工具进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阅读本文后,不要忘记关注我们的账号,以获取更多质量管理相关知识。欢迎大家评论、收藏、转发和交流。想了解更多信息,请点了解更多加入我们的部落。这一天有你们真好,愿你们过得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