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的身子就像一块巨大的、温顺的糯米糍,让人忍不住想摸一摸。

第一篇章:诗歌为山水增添韵味

家长可以和孩子们一起朗诵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体验其中的诗意:“云雾中的神山,如同仙境般的姿态!”一种特别的体验是:

使用彩色纸片剪出诗中所描述的山形,贴在透明的瓶子上,制作成为一盏“漓江小夜灯”。孩子们会惊喜地发现,诗中的情感与梦境,仿佛通过这盏灯与山水的气息相呼应。

在播放桂林的航拍视频时,暂停画面,引导孩子们用诗句进行接龙。比如:“这景色是否像‘如情似梦漓水’?” 在旅行中看到象鼻山时,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并说出:“看!这就是‘大象吸水’的神奇之笔!”

第二篇章:将课文转化为探索之旅

细读陈淼的《桂林山水》,圈出描述漓江水的“静、清、绿”和山的“奇、秀、险”。动手任务如下:

制作“山水观察卡”:使用放大镜观察漓鹅卵石,记录“水真清啊”的直观感受;在象鼻山前速写,对比课文中“山奇”的比喻。

玩一个“课文场景还原”的游戏:在遇龙河的竹筏上,让孩子闭眼聆听水流声,感受水流的静谧,再睁眼观察“船桨激起的微波”,亲身体验动静结合的妙处。

第三篇章:激发孩子的诗意

在旅行中鼓励孩子们模仿诗句,比如:“漓水绿得像翡翠,那山呢,如同翠屏。”创意延伸:

使用苔藓和小石子在沙盘上创造“微型桂林”,让孩子们边创作边用诗意的语言描述:“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自然而然地记住排比句式。

录制一个“山水诗话”的短视频:让孩子担任小主播,手持课本在20元币的背景地讲解。如:“课本里描述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现在我们就在这幅画中!”

旅行中的彩蛋:提前下载《桂林山水》课文的朗读音频,如《晚安重庆》亲子朗读版,在旅行中播放,营造沉浸式的氛围。当孩子们在漓江畔听到熟悉的声音,会与山水产生共鸣,将文字深深印在记忆中。

端午节来临,让孩子们带着课本去旅行,让每一处风景都变成生动的语文课,在山水间种下诗意与探索的种子,体验一次文化与自然的双重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