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葫芦雕刻是一项古老且富有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这项技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传承这一手艺的任务更是刻不容缓。被称为“葫芦爷爷”的黄阿金师傅,一直在致力于寻找能够继承葫芦雕画技艺的传人。
葫芦雕刻是一项非常精细的工艺,每一个细节都需要雕刻师傅付出极大的耐心和努力。师傅会在葫芦上用铅笔勾勒出图案,然后再用针管笔进行细致的勾线。在雕刻之前,必须确保葫芦被完全清洗干净并彻底擦干,否则留下的水渍将影响作品的质量。
“葫芦爷爷”这个亲切的称号,来自于他那花白的头发和胡子。他的真实姓名是黄阿金。近日,记者探访了他的“葫芦工坊”。在这个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摆满了形态各异的葫芦,仿佛是一个“葫芦娃”的聚会。这些葫芦上的雕刻图案线条流畅、构图巧妙,人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黄阿金的工作台上摆放着众多雕刻工具,每一种都有它独特的用途。
黄阿金的葫芦雕刻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退休后,他偶然间开始了葫芦雕刻的尝试,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摸索。他面临过许多挑战,如不了解葫芦和雕刻工具的特性,以及对色彩颜料的不断探索尝试。他并未放弃,而是持续努力,最终取得了不少成就。他的作品曾在第五届国际葫芦节获得葫芦工艺品最佳工艺二等奖,还以“九龙呈祥”的镂雕葫芦荣获天津第一届葫芦文化节金奖。
黄阿金强调,葫芦雕刻需要静心专注,因为任何的心浮气躁都可能导致线条出现锯齿感。他认为葫芦雕刻是一种非常繁琐的工艺,需要经过多道复杂的工序才能完成。从设计图案、画稿、雕刻到填色,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精湛的技艺和耐心。他每天都投入到葫芦雕刻中,退休生活几乎被这项工作占据。
他的胞弟黄阿忠是著名画家,虽然常常对哥哥的作品提出严厉的批评,但也给予了他宝贵的建议。在弟弟的启发下,黄阿金不断探索国画与葫芦雕刻的结合方式,创作出更多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他的作品中以纤细的线条描绘的山水、花鸟和人物,再涂上松墨,使线条更加鲜明。
“葫芦爷爷”表示,他希望能将这项传统工艺传承给更多的人。他曾在社区和学校传授葫芦雕刻技艺,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这项传统工艺。他所在的汉阳居委也支持他的努力,希望他能够影响更多的人。这项技艺是传统工艺美术的一部分,不能失传,而黄阿金师傅正是这一传承的重要守护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