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养红虫最简单方法

家养红虫最简单方法

最近两次的钓鱼经历,可以说是:收获虽少,但经历丰富。

前天,在水坝中心施钓,精心设置了四个钓点,使用两根钓竿轮换,耐心等待了数小时,却始终不见鱼儿的踪影。正当我提起钓竿,做出逗钓的动作时,感觉竿下有重量,像是挂到了什么。瞬间,水面上的鱼儿剧烈,终于有了收获,竟然是一尾大板鲫。这真是一次意料之外的惊喜。

旁边的钓友也钓到了一尾大板鲫,却在快要成功时让鱼逃脱了,他当时气急败坏,估计内心十分失落。

更糟糕的是,我的3.9米钓竿出现了卡节问题,无法正常收缩。我试图在岸上用力解决,结果竟然把竿子弄开了。由于没有备用钓竿,我只能提前结束这次钓鱼之旅。

晚上,我尝试用502胶水进行修复,虽然外观不再完美,但至少可以正常使用。我测试了一下,弯曲和压缩都没有问题。

之后,我改变计划,前往另一个湖泊尝试。但奇怪的是,浮漂长时间没有动静,其他钓友也是同样的情况。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这里正是鱼儿活跃的时候,让人捉摸不透。

第二天,我再次出发,前往水坝。打窝后,我在车里等待鱼儿。使用4.5米和3.9米的钓竿,搭配1.0的七星漂通线和0.3的千又鱼钩,以及红虫作为鱼饵。一个多小时的等待后,终于有了动静,一尾小板鲫上钩了。

钓鱼时,脑后寒风刺骨,脚也感到寒冷。我刚刚购买的帽子发挥了作用,戴上后暖和多了,不再受风寒困扰。接着是漫长的等待后的又一次提竿——又是一尾大板鲫。这次用的是修理过的3.9米竿子,毫无压力,看来修复效果非常好。但在树丛中的钓点却让我的线组频频断线、断钩。一次大板鲫的挣扎后逃脱了,只留下了一片鱼鳞,估计是个体不小的鱼。由于下午有乡下之行,三点不到我就收杆了。

回顾这次钓鱼之旅,收获虽不多但鱼的质量确实上乘。最近这段时间的钓鱼经历让我深感这个季节的鱼情十分复杂多变。许多钓友也都出现了空军的情况或者收获寥寥无几。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季节性的气温波动使得鱼的活动变得难以捉摸。夜钓或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或许半个月后情况会有所好转。


家养红虫最简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