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红妆一般送给谁的

十里红妆一般送给谁的

上海婚礼习俗的演变与传承

在上海,人们称结婚的日子为“好日”,婚礼则称为“做好日”。这一传统习俗历经时代的变迁,仍然保留着浓厚的本地特色。

在新娘进门时,通常由婆婆搀扶着,左侧是小姑子相伴。而“做好日”的日期,需由媒人协调双方家庭共同商定。即便在现代社会,自由恋爱的青年男女没有媒人牵线,仍会遵循老礼,找一个双方都熟悉的有威望的人士来充当这一角色。媒人陪同男方家长提亲,送上聘礼后,女方收下,随后便是商定婚礼的筹备事宜。

上海的郊区婚礼注重三天的排场,现在还依然流行。第一天,由同宗叔伯兄弟组成的“相帮团”,一部分人搭建席棚、准备炉灶,另一部分则负责借桌椅、等。还有专门的人帮助准备食材。当晚,会招待“相帮团”用餐。其中,有一桌特别的敬媒酒,这是男女双方共同感谢媒人的宴席,并商讨第二天的嫁妆运送和新娘迎娶的细节。

随着时代的变迁,花轿逐渐被现代的交通工具替代。从自行车、手扶拖拉机到卡车,再到小轿车,迎亲的方式不断演变。但不变的是那份喜庆与热闹。

婚宴通常在家中举办,使用的是传统的八仙桌。婚礼的第二天,女方会早早地将嫁妆摆好,其中寓意丰富的子孙桶最为显眼。男方派出队伍接嫁妆,一切准备就绪后,嫁妆发送至男方家。此刻,新郎会陪同新娘回到她的娘家,这是“三朝回门”的传统礼仪。

婚礼当天的流程充满了传统与温情。新郎携新娘回到男方家后,会有一系列的仪式。其中,“耀门”象征着红火兴旺,新娘由婆婆搀扶进门。随后,新媳妇要认长辈并收到见面礼。婚礼的之一是开箱环节,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新娘的嫁妆越来越丰富,这一环节也显得尤为隆重。最后是新婚夫妇共同面对长辈的祝福与期待。

第三天是婚礼的收尾,虽然菜肴不讲究,但有一桌必须是新鲜食材制作的,那是祭拜老祖宗的菜肴。饭后,“相帮团”帮助清理场地,婚礼进入尾声。整个婚礼过程中,“好日”的种种细节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家族的情感纽带。

这些传统习俗得到了乡间厨师钟煋龙先生的素材支持,并得到了栏目主编和文字编辑的精心整理。这不仅是对传统婚礼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家乡情感的传递。(来源:作者姚志康)


十里红妆一般送给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