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睡觉为什么特别舒服

下雨天睡觉为什么特别舒服

下雨天是睡觉的绝佳时机,而非上班的好日子。正值正月十二,原本想借着新年的喜庆氛围,画些以灯笼为主题的插画,延续那份欢乐的心情。天公不作美,阴雨绵绵加上气温骤降,实在是让人提不起兴致,只感觉昏昏欲睡,渴望被窝的温暖,对绘画的热爱也暂时退居二线。

在这样的天气里,挣扎起床画了几笔,却意外地画出了睡觉的模样,反而激发了创作的热情。想起正月十二的传统习俗,主要是搭建灯棚、挑选灯笼、挂灯笼,为元宵节的到来做准备。童谣中唱道:“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看到这些,不禁让人想到现在有多少家庭还会遵循这些传统习俗,搭灯棚、挂灯笼呢?古人真是善于享受生活的乐趣,而现代多已经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之中,要么已经开始了搬砖生涯,要么正在前往搬砖的路上。看着窗外的阴雨天,越发觉得这样的天气更适合睡觉,而不是劳心劳力的工作。

随着天气变凉,被窝里的温暖显得格外诱人。虽然现实生活中还需要按时起床,按时完成各种任务,但在画作里,却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闲,享受一场安逸的睡眠。被窝里的温暖如同港湾,让人心生向往。在画里,可以随心所欲地躺下,享受长时间的舒适睡眠,自由自在。窗外的风雨虽大,但窗内的岁月依然平静美好。温暖的被窝,足以抵御整个寒冷。

古代人在正月十二搭灯棚、挂灯笼,或许也只是部分人的工作,并非家家户户都有这样的闲情逸致。如今也有许多人在为灯会的到来做准备,这样想想,心中也平衡了许多。下雨天总让人想寻找一个温暖的港湾,做一个温馨的梦。躺在不禁浮想联翩,古今过年过节的心情都是相似的,都渴望假期和节日的延长。

说到正月十二的选灯环节,古代的灯笼是一种重要的传统工艺品。这些灯笼,又称花灯,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不可或缺的元素。从古代的画作中可以看到,灯笼的造型和颜色都非常丰富多彩。《宪宗元宵行乐图》等画作中描绘的明代元宵节的盛况,花灯的造型和色彩都是富丽堂皇的。还有《上元灯彩图》中描绘的明代中晚期的南京地区元宵节景象,也有独特的游龙灯,由几个灯笼相连制作而成,造型独特。

尽管在古画中看到古人过年过节时的热闹场面,古今都是渴望假期和节日的延长。但在阴雨天气里,人总是渴望寻找一个温暖的港湾,做一个温暖的梦。不禁让人好奇,古人是否也曾在这样的天气里,寻求过温暖的梦境呢?


下雨天睡觉为什么特别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