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服充绒量多少暖和

羽绒服充绒量多少暖和

近期,上海的天气给人带来了“冷”的感觉,大幅的降温和太阳的不露面让人们感受到了冬天越来越浓的气息,这也使得羽绒服成为了热销产品。随着最新修订的GB/T14272-2021《羽绒服装》(以下简称“2021版标准”)从今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消费者在选择羽绒服时也需要参考新的标准了。

记者通过对比新旧标准发现,新标准不仅对羽绒服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也为消费者选购羽绒服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参考信息,解决了此前存在的一些误区。

关于绒子含量的问题,是新标准中一个重要的改变。在2021版标准实施前,羽绒服行业执行的是2011年修订的标准(以下简称“2011版标准”)。新标准中将原来的“含绒量”概念替换为“绒子含量”,以更准确地描述羽绒服装的质量。

绒子是羽绒中最优质的部分,直接起到保暖作用。而羽丝、绒丝则是朵绒掉下来的单丝,没有蓬松感。“羽绒=绒子+羽丝、绒丝”。在充绒量相同的情况下,绒子含量越高,保暖性能就越好;反之,如果绒子含量低而羽丝、绒丝含量高,就可能出现保暖性能不佳、容易漏丝等问题。消费者在选择羽绒服时,需要注意查看绒子含量,绒子含量越高越好,最高可达到95%。

针对羽绒服的充绒量,虽然标准并没有明确规定,但是根据羽绒工业协会的信息,消费者可以根据羽绒服的厚度来大致判断其充绒量,从而判断其保暖性能。

关于羽绒的颜色,2021版标准也明确指出,羽绒的种类只分为鸭绒和鹅绒,与羽绒的颜色无关。白羽绒和灰羽绒在保暖性能上没有区别。之所以白羽绒产品价格较高,往往与羽绒的气味和面料适应性相关。

关于鹅绒和鸭绒的对比,虽然部分企业会宣传鹅绒的保暖性优于鸭绒,但这并不是绝对的。鹅绒和鸭绒的保暖性能取决于其成熟度、品种以及充绒量等多个因素。“鸭绒暖和还是鹅绒暖和”并没有标准答案。

目前市场上仍有部分羽绒产品未标注绒子含量。对于这类产品,只要其生产时间、执行标准与标签相符合,消费者仍然可以选择购买。具体来说,对于2022年4月1日前生产的羽绒产品,如果标签上注明其执行的是2011版标准并且明确了含绒量和充绒量,消费者仍然可以选择购买。对于生产日期在2022年4月1日之后的羽绒产品,则应该按照新的2021版标准来选购,产品标签上应该明确标注绒子含量和充绒量。

(文中示意图来自部分羽绒服品牌介绍。)


羽绒服充绒量多少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