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克等于几毫升

0.5克等于几毫升

超市的食品调味品货架上,“零添加”成为最醒目的口号。经过媒体的深入调查,我们发现所谓的“零添加”背后隐藏着许多猫腻。例如,“千禾0”这个商标,仅仅是一个标识,并不代表真正的“零添加”。

许多人会误以为,配料表中的成分越少,产品就越健康。“零添加”或“某某0”即使价格稍高,也会更受消费者的欢迎。但在现实中,这样的表述往往只是文字游戏,如“千禾0”,显然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

实际上,在“零添加”上概念的商家并不在少数。事实上,“零添加”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指的是商品除了原料之外,不添加任何其他物质,特别是可能对健康产生潜在影响的食品添加剂。市场上很多声称“零添加”的产品,实际上却添加了各种添加剂,一点也没少加。有媒体送检了13款宣称“零添加”的酱油,结果发现有12款酱油检出镉,7款检出总砷。虽然这些数值均未超出安全限值,但它们和真正的“零添加”显然是不符的。

总结一下,“零添加”被捧得过高,更多是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它作为一个没有行业标准和标准的标签,各家的解释各不相同,甚至互相矛盾。其自我宣传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抬高产品价格。

“零添加”的过度宣传也是对食品添加剂的污名化。无论是天然提取还是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只要通过风险评估,获得批准并按标准规范使用,它们的安全性是一样的。

很多人认为“零添加”“零糖”就等于健康,这其实是一个误区。按照规定,食品中添加糖含量低于一定标准即可标注“零糖”,这与消费者理解的“零”是有区别的。而且,部分宣称“零添加”“零糖”的产品,实际上是使用了代糖代替蔗糖,而代糖是否对健康有利还存在争议。

对于滥用“零添加”的现象,我们不能视而不见。相关部门应当完善规则,明确标准,对于“零添加”到底如何解释,以及在宣传时能否使用,都需要给出一个清晰的说法。对于虚假营销的行为,也要及时采取行动,加大监管和惩处力度。

最终,“零添加”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归根结底是因为它满足了消费者追求“吃得明白,吃得健康”的期望。我们需要做好科普宣传,引导消费者树立科学、理性的认知,规范生产行为和市场秩序,让消费者更加安心。


0.5克等于几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