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体诗人是宋初时期学习白居易作诗的一群诗人,代表人物包括李昉和徐铉等。在宋朝初期,对文臣极为优待,倡导诗赋创作,馆阁之臣间酬唱成风,并编成了许多唱和诗集。比如李昉和李至的《二李唱和集》,以及《禁林宴会集》和《翰林酬唱集》等。这些诗歌模仿白居易以及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风格,描写的是闲适的生活场景,表现出浅切清雅的艺术特色。虽然只是模仿白居易的一个方面,但和五代诗风有着紧密的联系。
北宋人所说的学“白体”,其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学习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等人的近体诗创作,进行诗歌唱和,切磋诗艺,以此作为文人闲情雅趣。在初安、朝政闲暇之际,这种唱和之举很容易成为文人士大夫竞相模仿的艺术休闲方式。例如太宗与群臣的唱和,李昉与李至的唱和等,都体现了对元、白、刘诗的效仿;
二是效仿白居易诗歌中那种浅切随意的写作方法,不追求典实。白居易的诗虽然分类多样,但浅近易晓是其共同特点。这种诗可以随时随地吟咏,不需要过多的学问典故,写作起来比较轻松。很适合用于休闲唱和和临场发挥,其风格浅切清雅,内容多描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
三是学习白居易旷放达观、乐天知足的生活态度,以及在诗歌中阐述佛理、道义。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的附论中提到了白居易的“知足”思想,这种思想源自老子的“知足不辱”。从宋人的言论和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白居易这种生活态度的效仿,尤其是宋太宗更是如此。
代表人物李昉(字明远),他的诗歌以浅切著称,效仿白居易的乐天诗体。另一代表人物王禹偁(字元之),他的诗语迫切而意雍容,在很大程度上也模仿了白居易的风格。
宋初的白体诗人通过学习白居易的诗歌,不仅学到了他的诗歌技艺,更学到了他的人生哲学和生活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宋朝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