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乐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大家都知道的“乐”字,通常被认为有两个读音,但实则它拥有四个不同的读音。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聊聊这些读音背后的故事和由来。

关于“乐”字,其繁体字形式为“樂”。最初的读音应为yu(月)。在《说文解字》中有这样的描述:“樂,五声八音之总称。形象鼓鞞,木则是其支架。”这里提到的“五声”指的是古代音乐中的五个基本音阶,即宫、商、角、徵、羽;而“八音”则是指根据乐器制作材料分类的八种乐器,包括金、石、土、革、丝、木、匏和竹。

在甲骨文和早期金文中,“乐”字的字形由糸(丝)和木组成,上方是两束丝形,代表丝弦;下方则是“木”,暗示木质弦乐或鼓架。晚清的文字学家罗振玉解读为:“丝附木上,琴瑟之形象。”

随着文字演变,中后期金文、石鼓文、小篆等字形与早期字形有所近似,并且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白”字。有学者认为,“白”是大拇指的造形,表示用拇指弹拨琴弦;也有学者认为“白”是“曰”,意在强调伴随着丝弦的演奏歌唱抒情。

当谈到现代简化字时,1956年的《汉字简化方案》中的“乐”字是根据王羲之的草书大幅简化而来,使得“丝”形消失,“白”形也不见了,但仍可隐约看出“木”的影子。

从源头上讲,“乐”的本义是木质的乐器,后来引申为音乐。由于音乐能带来欢乐,所以又产生了快乐的含义,读作l。这在古老的《礼记乐记》中已有论述。

除了常见的yu和l两个读音,“乐”还有一个不太常见的读音lo,主要用于地名,如河北的乐亭和山东的乐陵。这是地名中约定俗成的读音。

还有一个较为特别的读音yo(要),它在这里表示喜好、欣赏的意思。这个读音仅在文言文现,比如《论语》中的“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描述的是有德行的人喜爱山,有智慧的人喜爱水。在这个语境中,“樂”读作yo。这是古汉语中名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时的特殊音变现象。


乐的含义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