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智能手机的充电速度令人惊叹,仿佛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质的飞跃。回想当年全民依赖的“五福一安”时代,再看今朝各大品牌纷纷推出的100W以上快充技术,不由得让人感慨万千。现代人的充电习惯也在逐步改变,不再仅仅是睡前充整晚,而是利用睡前和出门前的零碎时间进行充电,同时在固定场景中采用无线充电作为补充。
那么,在充电速度不断升级的你是否想过,那些用来充电的Type-C线是否可以通用呢?
实际上,充电是一个端到端的过程,要实现快充,充电器、充电线和手机都必须支持所需的快充模式,任何一个环节的不匹配都会导致充电速度回到普通状态。虽然大多数非iPhone手机都已经实现了基于Type-C口的快充,但Type-C线之间却存在千差万别。
Type-C接口由于拥有更多的触点引脚,如果线的两端都是Type-C口,那么至少可以支持3A的电流传输。在20V的电压下,普通的双头Type-C线可以达到60W的功率。但这只是Type-C线的基本版本,全功能的C口线除了支持大功率快充外,还支持外接显示屏和显卡坞。
说到手机快充,就不得不提PD快充协议。PD(Power Delivery)是U-IF制定的一种快速充电规范,适用于手机、平板和笔记本等设备。对于智能手机而言,最高100W的PD3.0协议已经足够应对目前的需求。但要实现100W的充电速度,Type-C线至少需要支持5A的电流传输,这是3A线无法实现的。
Type-C线的好坏除了取决于线材的材质,E-Marker芯片也是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E-Marker芯片通常至少保证线在视频输出、U3.1和5A电流传输中支持其中之一,而更高端的E-Marker芯片则出现在全功能的C口线上。
部分手机厂商为了私有协议的原因,会对随机附赠的充电线进行特殊设计。例如OPPO的65W SuperVOOC快充,它不仅兼容PD、PPS快充协议,还向下兼容自家的全系列VOOC快充类型。由于各家私有快充协议的功率组合各不相同,为了获得最佳的充电体验,建议使用原厂的充电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