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警提醒:注意这些阅读写作习惯,保护你的信息隐私!
你是否喜欢在社交平台分享读书心得时,拍下整本书的封面照片?或者在写作寻找灵感时,随手保存带有定位的风景图片?这些看似平常的阅读写作习惯,可能正悄悄你的个人信息!
一、这些日常习惯可能带来风险
分享书籍和笔记时生活轨迹
在晒书或晒笔记时,若照片现了快递单、购书小票,或者记录了具体的阅读时间、地点,可能会被人用来推算出你的居住或办公地点。
图文细节中隐藏的“密码”
写作配图若包含了家门钥匙扣、小区标识、车牌等个人物品或环境特征,相当于主动向陌生人公开你的隐私。
电子设备成为“泄密源”
使用手机写稿时开启定位权限、云同步备份未加密的文档,或在公共Wi-Fi下传输稿件,都可能使你的内容被窃取。
二、网警为你提供“安全阅读写作指南”
1. 分享前的“打码三步法”
书籍封面只拍摄局部文字,避免露出IN码、个人签名;
笔记照片模糊处理日期、地址类信息;
配图避免显示可识别的个人物品或环境特征。
2. 电子文档的“防护策略”
重要稿件用加密软件(如WPS文档加密)保存;
关闭手机/电脑的“最近浏览记录”显示功能;
避免连接陌生Wi-Fi传输文件,建议使用移动硬盘或热点传输。
3. 警惕网络“陷阱”
不在公台讨论未发布作品的核心情节和真实经历;
在网络搜集素材时,避免下载来源不明的文档,以防病毒植入。
三、安全意识比“文采”更重要
阅读写作是心灵的交流,但网络并非绝对安全。分享前多花几秒钟检查细节,既是对自己隐私的保护,也是对粉丝和创作的尊重。
互动话题:你在分享生活时遇到过信息安全问题吗?快来评论区分享你的“防泄密小妙招”,我们将挑选三位粉丝赠送《信息安全防护手册》电子版!
网警提醒:网络时代,细节决定安全。让我们一起守护个人信息,用文字传递美好,用意识筑牢安全防线。本文由你的自媒体名称与网警部门联合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