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鹏所描述的,是从大观楼长联面世以来,众多仿作者的风格与特点。他们尝试模仿孙髯翁的长联,但各有千秋。
自大观楼长联出世,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许多人尝试仿作。其中,有一副长联以抽烟为题材,全文富有生动的场景描绘和细腻的情境刻画。尽管时过境迁,抽大烟已成为历史,但此联的主题清晰,描写生动,仍然令人印象深刻。
孙髯翁的长联虽然广受欢迎,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对其心悦诚服。程含章,一个对昆明大观楼长联熟悉的人,评价孙髯翁的长联“才雄气猛”,但也认为其“连用排偶八句,无虚字跌宕之,又无单句疏畅之,似嫌气滞”,于是动手改了一稿。虽然改动后的长联在某些词语上做了替代练习,主题和基调未变,但与原作相比,并未见高明之处,甚至有些词句显得露怯。
除了阮元,梁章钜也在其著作中记下了这一名联公案,对原联的实景描绘表示赞赏,而对阮元的改动则有所微辞。梁章钜在书中提到阮元将改本寄给他,他则记录在书中以质观众。显然,阮元对云南人的反应耿耿于怀,而梁章钜则在书中为阮元辩护,但也透露出阮元的改动并未得到社会的认可。
总的来说从大观楼长联面世以来仿作者众多各有千秋。阮元的尝试虽未能得到认可但也反映出文学艺术的价值观与规律。孙髯翁的长联依然熠熠生辉传承着云南的历史与文化。在今天看来这些故事不仅是文学的佳话更是历史的见证。让我们更加珍视这些文化遗产同时也期待更多的创作与传承让这些故事永载史册。曹鹏的描述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展望希望我们能从中汲取灵感不断创造新的文学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