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这个词牌名源于唐代的教坊曲名,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词调。据黄昇的《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记载,这个词牌名在李询的《巫山一段云》词中被注解为涉及到仙事的主题。到了五代时期,这个词牌的主题开始转向。在历史演变过程中,不同的词人使用此调名时会有不同的命名方式,比如李煜用的是《谢新恩》,韩淲用的是《画屏春》,李清照用的是《庭院深深》,贺铸则用了多个名字如《雁后归》、《想娉婷》等。此调体式多样,唐人更偏爱使用A式,五十八字,上下片各有五句三平韵。宋人则更喜欢使用E、L、M等体式,字数在五十六至六十字之间,也遵循上下片各有五句三平韵的规则。还有长调体式的存在。
在L式(宋人喜用)中,词的整体结构为五十六字,上下片的句式和韵脚都有特定规则。例如,向子諲的《临江仙》中描绘了一幅充满仙气的画面,新月低垂,小梅初绽,高堂静谧,世事如梦如幻。陈克的词作则表现了梦醒后的余情未了,枕帐依依,薄衣团扇,檐雨林花,流露出一种别样的情感。
M式则较A式多两字,为五十八字。词例以晏几道和赵长卿的词作为代表。晏词中描绘了仙花解语、春柳能眠的旖旎景象,而赵词则表现了春事将尽、吴蚕已眠的时节。陆游的词则更是将春光与相比,情感真挚而又流露出的遗憾和留恋。
还有其他字数略有不同的体式如N式等。这些词谱中的平仄规则、韵脚等都需遵循一定的规范,而古人在作词时有些字的发音与我们现今有所不同,因此需依据词韵来确定。《临江仙》这个词牌以其丰富的主题和多样的体式成为了宋代词人喜爱的创作题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