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的读音和明”的区别

囧的读音和明”的区别

关于趵突泉的“突”字少一点和大明湖的“明”字多一横的解读,济南民间流传着一种通俗的说法。据说,趵突泉的三股泉水由于水流汹涌,使得“突”字的那一点被冲走了,而这一点随后流入大明湖,使得大明湖的“明”字多出一横。背后的故事富有趣味和文化内涵。

关于写“突”字少一点的人,名叫胡缵宗,他不仅是明朝的山东巡抚,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在书法领域也有深厚的造诣,且出身于书香世家。他在年轻时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22岁便中举,后成为进士,并在正德年间获得三甲第一名的殊荣。

在石刻中,像宝盖头不加那一点的情况屡见不鲜。例如泰山石刻中的“流水”的“流”字,上头也不加那一点。这是书法家们的独特风格,他们追求美感与流畅。在古代,“文不加点”这个词即用来形容一个人才思敏捷,文采飞扬。

至于大明湖的“明”字多一横,细心的人会发现,这个“眀”字可以在电脑中直接打出。这并不是因为错别字,而是因为它是“明”字的异体字,是同一个字的不同写法。

这个“眀”字在汉代就已出现。书法家们在书写时为了增加美感,常常会使用这种写法。不仅在清代的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到“眀”字,其他朝代的书法作品中也有它的身影。例如,在历朝历代的书法作品中,都可以找到“眀”字的踪迹。

康熙字典中明确记载了“明”字的两个异体字——朙和眀。其中,“朙”是小篆的写法,而“眀”则常用于形容目光的明亮。书写“大明湖”三字的乾隆年间大书法家于书佃,在康乾时期可能为了避免的麻烦,将“明”字写成“眀”字。但在许多字刻中,都有这个“眀”字的身影。现代书法家武中奇写的“明太祖之墓”中,也使用了这个写法。

康熙字典还提到,“眀”和“明”的意思完全相同。在汉朝之前,只有“明”字,而汉朝开始出现了“眀”字。“大明湖”、“大眀湖”甚至“大朙湖”,在文化和历史背景下都是正确的表述。


囧的读音和明”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