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宋景祐三年,也就是公元1036年,正值鼠年。在农历的十二月十九日早晨,一个诗礼之家在四川眉州眉山县城纱毂行迎来了一位新生命的降临。这个小男孩的响亮啼哭,不仅宣告了他的到来,也给萧瑟的冬日带来了朝气和暖意。他就是苏轼,他的诞生不仅对苏轼本人,对许多人而言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同时也丰富和缤纷了我国的文化史。
在苏轼的生日,即农历十二月十九日这一天,他的人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变迁。例如元丰五年(1082),此时的苏轼正在黄州(今湖北黄冈)贬所度过他的生日。因为“乌台诗案”,他已经度过了三年的沮丧和落寞时光。这一天,他在赤壁矶与朋友庆祝生日,排遣失意,释放心性。
在这一天里,发生了一件令人难忘的事情。一位名叫李委的进士带着他的新笛曲《鹤南飞》出现在他们的聚会中。他的笛声悠扬高亢,如同惊涛拍岸,乱石崩云,令众人如痴如醉。酒酣乐极之际,李委向前辈苏轼请求写诗。苏轼欣然应允,并赠予一首绝句,其中寓意着对李委超群的笛技的赞美。鹤作为道家的长寿之物,象征长寿和永恒。而苏轼深谙此意,以松鹤贺寿的传统也在他的生日时得以体现。
苏轼的小儿子苏过因其父亲的风范被称为“小坡”,他一直陪伴父亲到惠州、儋州贬所,是苏轼晚年的精神慰藉。在父亲生日时,他总会写诗庆祝。这些诗中透露出无论身处何地,苏轼都是他生命的重心。在海南的最后一年,北归有望之际,他在祝寿诗中表达了对父亲的敬慕和支持。
苏轼的生日在他生前就备受关注,去世后因为他的卓越成就和深远影响,庆祝其生日的传统逐渐形成,尤其是在明清时期。这一传统在南宋刻本《注东坡先生诗》的相关文献记载及题跋鉴赏中可见一斑。这本书是第一部编年体的苏轼诗集注本,凝结了施宿父子对苏轼诗的深情注释和增补。当此书在明清时期重新被发现时,众多藏家、名贤争相在上面钤印、题跋、作画,使得这本书成为了历史的见证。
